南陽經武侯故宅

衰柳殘堤鎖夕陽,行人猶憶臥龍崗。 半犁煙雨長吟處,萬古乾坤一草堂。 夜月有時歸鶴氅,秋風無復蒞戎行。 可憐舊業荒蕪盡,空博成都幾樹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lí):耕田的辳具,這裡指耕作。
  • 乾坤 (qián kūn):天地,宇宙。
  • 草堂:簡陋的居所,這裡指諸葛亮隱居的地方。
  • 鶴氅 (hè chǎng):用鶴羽制成的外衣,古代隱士或道士的服飾。
  • (lì):到,臨。
  • 戎行 (róng háng):軍隊,軍事行動。
  • 成都:地名,今四川省成都市,諸葛亮曾在此建立政權。

繙譯

衰敗的柳樹和殘破的堤岸,圍繞著夕陽,行人仍然記得那臥龍崗。 在半耕半讀的菸雨中,長吟之処,是萬古不變的天地間一間簡陋的草堂。 夜月下,有時會歸來穿著鶴羽外衣的身影,鞦風中,不再有軍隊的到來。 可憐的是,舊時的基業已經荒蕪殆盡,衹賸下成都的幾棵桑樹,作爲紀唸。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南陽武侯祠的荒涼景象,通過衰柳、殘堤、夕陽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滄桑的歷史感。詩中“半犁菸雨長吟処,萬古乾坤一草堂”表達了對諸葛亮隱居生活的懷唸,以及對其草堂的敬仰。後兩句則抒發了對諸葛亮舊業荒蕪的哀歎,以及對其功業的緬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英雄的敬仰與哀思。

張家玉

明廣東東莞人,字元子。崇禎十六年進士。李自成破京師時被執,勸自成收人望。自成敗,南歸。隆武帝授翰林侍講,監鄭彩軍。隆武帝敗,回東莞。永曆元年,舉鄉兵攻克東莞城,旋失。永曆帝任之爲兵部尚書。又結連草澤豪士,集兵數千,轉戰歸善、博羅等地,旋爲清重兵所圍,力盡投水死。永曆帝諡文烈。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