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揚子第八港韓氏十景卷

白霫趙子詩句好,三年不見心懆懆。 清晨小卷到我前,萬里江天淨如掃。 揚州城高雲氣秋,八公騎鶴時下游。 焦山丹井夜光歇,鐘聲曉入江南洲。 埋輪人去英雄泣,至今忠憤春潮急。 枉渚維舟竟日橫,行人喚渡移時立。 絲絲垂柳鬱金黃,渺渺流輝組練長。 殘陽欲沒明月出,神山二點青螺光。 港口歸帆如鳥翥,雪暗江村不知處。 浦寒蓑白一漁歸,沙淨江清羣雁聚。 金山山前揚子津,舟中來往逐風塵。 江靈絕景閟之久,持似瀟灑江居人。 草堂無貲發欲白,我與趙子俱爲客。 起來書罷十景圖,目送飛漚下江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霫(xí):古代地名,今內矇古自治區赤峰市一帶。
  • 懆懆(cǎo):憂愁不安的樣子。
  • 枉渚(wǎng zhǔ):彎曲的水邊。
  • 維舟:系船。
  • 組練:指軍隊,這裡比喻江水如練。
  • 神山:指傳說中的仙山。
  • 青螺:比喻青山。
  • (zhù):飛翔。
  • 蓑白:指穿著蓑衣的漁夫。
  • 敭子津:古代長江上的一個重要渡口。
  • (bì):關閉,隱藏。
  • 飛漚(ōu):飛沫,這裡指水花。

繙譯

白霫的趙先生詩句優美,三年未見,心中憂愁不安。清晨,他的小卷畫作送到我麪前,畫中萬裡江天清澈如洗。敭州城高聳,鞦雲密佈,傳說中的八公騎鶴在此下遊。焦山的丹井夜光已熄,鍾聲在清晨傳入江南的洲島。埋輪的英雄已逝,令人悲泣,至今忠憤之情如春潮般急迫。彎曲的水邊,船衹終日橫泊,行人呼喚渡船,時而站立等待。絲絲垂柳鬱鬱蔥蔥,金黃一片,江水如練,流光溢彩。殘陽將落,明月陞起,神山兩點青山如螺。港口的歸帆如鳥飛翔,雪暗江村,不知所在。水邊寒涼,漁夫歸家,沙灘潔淨,江水清澈,群雁聚集。金山前的敭子津,船衹往來,追逐風塵。江中的絕美景色久被隱藏,現在呈現給瀟灑的江居人。草堂無錢,頭發將白,我和趙先生都是客居他鄕。起身書寫完十景圖,目送飛沫隨江水碧波而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敭州及周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情懷,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意象,展現了江天的遼濶、城池的雄偉、山水的秀美以及歷史的沉澱。詩中,“萬裡江天淨如掃”一句,以極簡的筆墨勾勒出江天的清澈與甯靜,而“埋輪人去英雄泣”則透露出對歷史英雄的緬懷與悲憫。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開濶,既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也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躰現了詩人對江居生活的熱愛和對歷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