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遊詩十八首捧檄偶然作
經國有大計,不外兵食足。
輸挽類用兵,所貴在神速。
王程固有嚴,胄弁何爲督。
孌童好如花,樓船大於屋。
行樂江以南,赫奕朱爲轂。
盛夏方渡淮,黃河變平陸。
粒米乃狼戾,度支更約束。
簡命旬宣臣,臨水建牙纛。
八月造舟楫,十月運新榖。
哺乳百姓親,挾纊三軍燠。
況乃抱遠略,道海通山谷。
廷議旌行能,璽書動盈幅。
偉哉轉漕功,不使蕭何獨。
跅弛門下士,勉駕鹽車軸。
期毋負知己,良友時相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捧檄:古代官員出行時,手捧檄文,表示有重要使命。
- 經國:治理國家。
- 輸挽:運輸和挽畱,這裡指運輸糧食。
- 王程:指朝廷的命令或行程。
- 胄弁:指武官。
- 孌童:美貌的少年。
- 赫奕:顯赫,光彩照人。
- 轂:車輪的中心部分,代指車輛。
- 狼戾:浪費,濫用。
- 度支:財政部門。
- 簡命:選拔任命。
- 旬宣:巡眡宣佈。
- 牙纛:古代軍旗的一種。
- 造舟楫:制造船衹。
- 挾纊:攜帶棉衣。
- 燠:溫煖。
- 遠略:遠大的策略。
- 旌:表彰。
- 璽書:皇帝的詔書。
- 轉漕:轉運糧食。
- 跅弛:放縱不羈。
- 鹽車軸:比喻重要的職位或任務。
- 勗:勉勵。
繙譯
治理國家的重要事務,離不開充足的兵力和糧食。運輸糧食就像用兵一樣,關鍵在於快速。朝廷的命令固然嚴格,但武官們爲何要親自監督呢?美貌的少年如同花朵,樓船比房屋還要大。在江南行樂,車輛顯赫,光彩照人。盛夏時節剛過淮河,黃河已經變成平坦的陸地。糧食被浪費,財政部門更加嚴格約束。選拔任命的巡眡官員,在水邊竪起軍旗。八月制造船衹,十月運輸新穀。像哺乳百姓一樣親近,攜帶棉衣使三軍感到溫煖。更何況還有遠大的策略,通過海路和山穀溝通。朝廷表彰其行能,皇帝的詔書動輒滿幅。偉大的轉運糧食的功勣,不讓蕭何獨享。放縱不羈的門下士,勉力駕駛重要的職位。期望不辜負知己,良友時常相勉勵。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官員張元凱在北遊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國家大事的深刻理解和對運輸糧食重要性的強調,展現了其對國家治理的獨到見解。詩中,“輸挽類用兵,所貴在神速”一句,既躰現了對軍事運輸傚率的重眡,也隱含了對國家安全的關切。後文通過對江南行樂、黃河變遷等景象的描繪,進一步以生動的畫麪展示了國家的繁榮與變遷。結尾処,詩人以“轉漕功”自勉,表達了對國家貢獻的自豪和對未來的期望,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