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姮娥(héng é):即嫦娥,傳說中的月宮仙子。
- 霜鬢:指白髮,比喻年老。
- 摧頹:衰敗,頹廢。
- 李白騎鯨:傳說李白醉酒捉月,騎鯨昇天,象徵其逝世。
- 異代:不同的時代。
- 賦客:指詩人或文人。
- 百年:指長時間。
- 淪落:流落,失意。
- 雄才:傑出的人才。
- 淮雲:指淮河上空的雲。
- 山日:山間的日光。
- 猿嘯哀:猿猴的叫聲顯得悲哀。
- 錦袍:華麗的衣服,常指仙人或高官的服飾。
- 吹玉笛:吹奏玉製的笛子,常用來形容仙境或高雅的音樂。
- 江浪:江中的波浪。
- 金盃:金制的酒杯,象徵富貴或仙境。
翻譯
嫦娥雖白髮蒼蒼,但並未頹廢,李白騎鯨而去,再也不會回來。 不同年代的文人墨客在此登高望遠,都感到悲傷,長時間流落在外,回憶起那些傑出的人才。 淮河上空的白雲和白鳥都已消失,山間的日光下,猿猴的叫聲顯得悲哀。 我想要穿上華麗的錦袍,吹奏玉笛,將江中的波浪引入金盃之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嫦娥、李白等神話人物的描繪,以及對自然景物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英雄逝去的哀思。詩中「姮娥霜鬢未摧頹」與「李白騎鯨更不回」形成對比,既展現了神話人物的不朽,又暗含了對現實英雄的懷念。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詩的悲涼氛圍。最後兩句則通過想象,表達了詩人想要超脫現實,追求更高境界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
張以寧的其他作品
- 《 銅柱南邊石作關海門鎮外碧成灣喜君心似朝宗水直過千重萬疊山 》 —— [ 明 ] 張以寧
- 《 銅柱南邊石作關海門鎮外碧成灣喜君心似朝宗水直過千重萬疊山 》 —— [ 明 ] 張以寧
- 《 過臨江 》 —— [ 明 ] 張以寧
- 《 次韻李明舉御史貢院詩 》 —— [ 明 ] 張以寧
- 《 二十七日晚到萬安縣縣令馮仲文來問勞翌日登岸觀故宋賈相秋壑所居故址左城隍祠右社稷壇中爲龍溪書院其後二喬 》 —— [ 明 ] 張以寧
- 《 高郵 》 —— [ 明 ] 張以寧
- 《 過採石 》 —— [ 明 ] 張以寧
- 《 青山白雲歌送周熙穆高士歸天台省親時寓玄妙觀 》 —— [ 明 ] 張以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