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 瀠洄(yíng huí):形容水流廻鏇的樣子。
- 秦人:指秦朝時期的人,這裡特指傳說中隱居的桃花源中人。
繙譯
在隔山之処,稀疏的樹林顯得若隱若現,幾聲雞鳴犬吠從白雲繚繞的地方傳來。一條廻鏇的寒谿,水流淺淺,我懷疑這裡就是秦朝人躲避戰亂的隱居之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幽靜而神秘的山林景象,通過“縹緲疏林”、“數聲雞犬”和“瀠洄一帶寒谿”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疑是秦人避此間”一句,巧妙地引用了桃花源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於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
張家玉
明廣東東莞人,字元子。崇禎十六年進士。李自成破京師時被執,勸自成收人望。自成敗,南歸。隆武帝授翰林侍講,監鄭彩軍。隆武帝敗,回東莞。永曆元年,舉鄉兵攻克東莞城,旋失。永曆帝任之爲兵部尚書。又結連草澤豪士,集兵數千,轉戰歸善、博羅等地,旋爲清重兵所圍,力盡投水死。永曆帝諡文烈。
► 187篇诗文
張家玉的其他作品
- 《 過荒村四絕 其二 》 —— [ 明 ] 張家玉
- 《 道經烏龍崗投宿沙村王守愚茅堂 》 —— [ 明 ] 張家玉
- 《 謁大司馬袁自如先生遺祠愴然有感 》 —— [ 明 ] 張家玉
- 《 步楊台覺上座靜空題朱秀峰前韻 》 —— [ 明 ] 張家玉
- 《 對雪寄故園諸同好 》 —— [ 明 ] 張家玉
- 《 讀文文山先生集不覺飲泣集先生句成六絕 》 —— [ 明 ] 張家玉
- 《 虜騎追迫投宿村莊是夕有書生姓何者積誠邀我拜天欲卜乘除之數以定國運意欲提兵助我也廣之 》 —— [ 明 ] 張家玉
- 《 贈鄧千都 》 —— [ 明 ] 張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