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選佛場:指佛寺,特指僧人修行的地方。
- 長年:指年長的人,這裏可能指資深的僧人。
- 靜剎:安靜的寺廟,指僧人修行的場所。
- 高禪:高深的禪理或禪師。
- 法身:佛教術語,指佛的真身,即佛的法性身。
- 謾應:隨意應答,這裏指佛的法身不需要刻意應答人天供。
- 世諦:世俗的真理,與「真諦」相對。
- 內外篇:指佛教經典中的內外教義。
- 袈裟:僧人穿的衣服。
- 行道:修行佛法。
- 華飛:花瓣飄落的樣子,比喻佛法傳播的廣泛。
- 如意:佛教法器,象徵吉祥如意。
- 說經:講解佛經。
- 藏書:收藏的書籍。
- 鄰房:相鄰的房間,這裏指與自己住處相鄰的僧房。
翻譯
在佛寺中,我尊敬那些年長的僧人,我喜愛在安靜的寺廟中向高深的禪師學習。佛的法身無需刻意應答人天供,而世俗的真理則通曉佛教經典的內外教義。月光照耀着僧人的袈裟,他們在修行佛法;花瓣飄落,象徵着佛法傳播的廣泛,如意般的吉祥,講解佛經圓滿。聽說師父還留有許多藏書,我打算借閱鄰房的書籍,但似乎沒有這個緣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的敬仰和對高深禪理的嚮往。詩中,「選佛場」、「靜剎」、「高禪」等詞語描繪了僧人修行的清淨環境和高深的禪理。通過「法身謾應」和「世諦兼通」,詩人表達了對佛法的深刻理解。最後,詩人對未能借閱到藏書的遺憾,也反映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緣分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熱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