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方:指高處的寺廟。
- 駐:停留。
- 餘暉:夕陽的殘光。
- 掩扉:關上門。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
- 歇:停止。
- 道門:指寺廟。
- 遠籟:遠處的聲音。
- 鄉夢:思鄉的夢。
- 下榻:住宿。
- 幽興:隱居的興致。
- 相違:相反,不合。
翻譯
高處的寺廟在夕陽的餘暉中停留,夜晚的露水帶着寒意,獨自關上門。山中的樹木顯得淒涼,鳥兒的啼叫也停止了,寺廟清淨,俗人稀少。鐘聲和遠處的聲音喚起了思鄉的夢,雁兒帶來了新涼,觸到了客人的衣裳。打算和許詢一同住宿,卻總是覺得隱居的興致與自己不合。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寒夜中僧齋的靜謐與淒涼。通過「上方臺殿」、「露下煙寒」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山木蕭條啼鳥歇」一句,以自然景象的蕭條來映襯內心的孤寂。後句「道門清淨俗人稀」則進一步強調了寺廟的清淨與世人的疏離。結尾處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但又感到與自己的心境不合,透露出一種無奈與矛盾的情感。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