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二首

大堤閒控紫驊騮,片片飛英出畫樓。 白練盡題班女賦,綠樽偏滌馬卿愁。 峯非回雁難通信,路是桃源好放舟。 聽徹琵琶不成寐,故鄉猶恐似江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堤:指堤岸,這裏特指沿江或湖的寬闊堤岸。
  • 紫驊騮:紫色的駿馬。驊騮(huá liú),古代駿馬名。
  • 飛英:飄落的花瓣。
  • 白練:白色的絲帶,這裏比喻書寫用的紙張。
  • 班女賦:指班昭所作的《女誡》,這裏泛指女子的文學作品。
  • 馬卿愁:指司馬相如的憂愁,司馬相如字長卿,故稱馬卿。
  • 回雁:迴旋的雁羣,古人認爲雁能傳遞書信。
  • 桃源:指理想的隱居地,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 琵琶:一種絃樂器,常用於表達哀怨之情。
  • 江州:古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這裏指作者的故鄉。

翻譯

我騎着紫色的駿馬,悠閒地在大堤上行走,從畫樓上飄落的花瓣片片飛舞。我想要在白色的紙上盡情書寫,就像班昭那樣留下文學的痕跡,用綠色的酒杯來洗滌司馬相如那樣的憂愁。山峯雖不像回雁那樣能傳遞信息,但這條路卻像桃花源一樣,適合放舟漫遊。聽着琵琶的聲音,我無法入眠,擔心我的故鄉也變得像江州那樣遙遠和陌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遊賞時的所見所感,通過紫驊騮、飛英、白練等意象,展現了春日的閒適與美好。詩中「班女賦」與「馬卿愁」相對,表達了詩人對文學創作的嚮往和對現實憂愁的排遣。末句「故鄉猶恐似江州」則透露出詩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和憂慮,擔心時光流逝,故鄉變得面目全非。整首詩情感細膩,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

張元凱

明蘇州吳縣人,字左虞。少習《毛詩》。以世職爲蘇州衛指揮,督運漕糧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談天下事,慷慨風發。工詩,有《伐檀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