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樹歌

· 張羽
山前古木不知年,婆娑黛色上參天。 霜柯反足鬥龍虎,偃蓋倒影鳴蜩蟬。 綠葉參差有生意,中間孔穴萃蟲蟻。 上枝杳杳橫蒼雲,下根落落穿厚地。 樹傍古廟祀土神,人來酹酒澆樹根。 但願神靈長血食,樹木與人終古存。 村中老人長孫子,自言此樹多年紀。 憶作兒童上樹時,今見根柯已如此。 曾經喪亂見太平,幾遇斧斤還不死。 山僧愛此來誅茅,盤鬱蒼翠當檐拗。 待餘六月攜牀至,臥聽南風鳴海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婆娑:形容樹枝葉紛披的樣子。
  • 黛色:深綠色。
  • 參天:高聳入雲。
  • 霜柯:指經霜的樹枝。
  • 偃蓋:倒伏的樹冠。
  • 蜩蟬:蟬。
  • :聚集。
  • 杳杳:深遠的樣子。
  • 落落:稀疏的樣子。
  • :祭祀。
  • :以酒澆地,表示祭奠。
  • 血食:指祭祀時供奉的牲畜。
  • 盤鬱:曲折繁茂。
  • 誅茅:割茅草,指修建簡陋的住所。
  • 檐拗:屋檐。

翻譯

山前的古木不知經歷了多少歲月,枝葉紛披,深綠的色彩直衝雲霄。經霜的樹枝足以與龍虎搏鬥,倒伏的樹冠下,蟬鳴聲聲。綠葉參差,生機勃勃,中間的孔穴聚集着蟲蟻。上方的枝條深遠地橫過蒼雲,下方的根鬚稀疏地穿透厚土。

樹旁有一座古廟,用來祭祀土地神,人們來此祭酒,將酒澆在樹根上。只願神靈永遠享受祭祀,樹木與人長久共存。村中的老人和他的子孫們,自稱這棵樹已有多年曆史。回憶起自己還是孩童時爬上樹的情景,如今看到樹的根枝已經如此。曾經歷過戰亂,目睹了太平盛世,幾次遭遇斧頭的砍伐仍未死去。

山中的僧人喜愛這棵樹,來到這裏修建茅屋,曲折繁茂的蒼翠樹影正對着屋檐。待到六月,我將帶着牀來此,躺下聆聽南風中,樹聲如海濤般鳴響。

賞析

這首作品以古木爲題材,通過對古木的描繪,展現了其悠久的歷史和頑強的生命力。詩中,「霜柯反足鬥龍虎」等句,運用誇張手法,形象地描繪了古木的雄偉與力量。同時,通過村民與古木的互動,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願望。最後,山僧與古木的情感交融,爲詩歌增添了一抹超脫塵世的禪意。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