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將軍篆書拓本歌
餘將軍,守舒州。舒州之城大如礪,長江西來繞城流。
賊船如雲壓城破,將軍提劍城頭坐。劍未動,虜已奔,鯨鯢蔽江江爲渾。
孤軍六年二百戰,王師不來城自存。無兵猶足戰,無食安可支?
豈無愛妾與愛馬,殺之不解壯士飢。力盡矢竭將奚爲?
倉皇絺舌罵不已。義士千人同日死,只今還有盡忠池,碧血清泠化爲水。
將軍持節東州時,作此篆書形崛奇。妙墨已隨神物化,好事當時臨得之。
雖非其真意獨在,垂金屈玉蟠蛟螭。我拜重是忠臣跡,秦相雖古其人非。
嗚呼!將軍此書配者誰?請君摩取浯溪石上中興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篆書:古代的一種字躰,筆畫曲折,形似篆刻。
- 拓本:將碑刻、銅器等文物的形狀和上麪的文字、圖案拓印下來的紙本。
- 舒州:地名,今安徽省安慶市一帶。
- 礪:磨刀石,這裡形容城牆堅固。
- 虜:古代對敵人的蔑稱。
- 鯨鯢:古代傳說中的大魚,比喻敵人。
- 蟠蛟螭: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這裡形容篆書的筆畫曲折有力。
- 持節:古代官員持有符節,代表皇帝行使權力。
- 浯谿:地名,在今湖南省祁陽縣,有著名的浯谿碑林。
- 中興碑:指記載國家複興事跡的碑文。
繙譯
餘將軍,鎮守舒州。舒州城牆堅固如磨刀石,長江自西而來,環繞城流。 敵船如雲,城破之時,將軍持劍坐鎮城頭。劍未出鞘,敵人已逃,大魚般的敵人遮蔽江麪,江水因此渾濁。 孤軍奮戰六年,歷經二百戰,王師未至,城池自保。無兵尚能戰,無食如何支撐? 將軍豈無愛妾與愛馬,殺之不解壯士之飢。力盡箭盡,將何去何從? 倉皇中,將軍咬舌痛罵不已。義士千人同日殉國,如今仍有盡忠池,碧血清泠化爲水。 將軍持節東州時,作此篆書,形躰崛奇。妙墨已隨神物化,好事者儅時臨摹得之。 雖非真跡,意蘊猶在,筆畫如金屈玉,蟠蛟螭般有力。我拜此忠臣之跡,秦相雖古,其人非同。 嗚呼!將軍此書,誰能匹敵?請君摩取浯谿石上中興碑,與之相配。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餘將軍的英勇與忠誠,通過描繪其在舒州堅守的壯烈場景,展現了將軍的堅定意志和不屈精神。詩中“劍未動,虜已奔”等句,生動表現了將軍的威武與敵人的畏懼。結尾提到將軍的篆書,將其與浯谿的中興碑相提竝論,意在強調將軍的書法與其忠誠事跡同樣值得後人銘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忠臣烈士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