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十一首並序其一

· 張羽
右軍懷逸民,向平悟《易》卦。如何不決去,皆雲待婚嫁。 區區兒女情,達士何足掛。我今履其境,此語叵深訝。 嗟予喪鄉土,舊業廢耕稼。連蹇五九年,玄發忽已化。 一女首甫笄,兩男肩相亞。依依向父情,款款接言話。 素懷歸衡廬,顧此豈遑暇。寒雞翼其雛,鳲鳩均上下。 物性猶有然,人情諒難捨。何當攜幼稚,盡室騰遠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右軍:指王羲之,因其曾任右軍將軍,故稱。
  • 逸民:指隱士。
  • 向平:東漢人向長,字子平,隱居不仕。
  • 《易》卦:《易經》中的卦象,此處指向平通過《易》卦來預測未來。
  • 區區:微小,微不足道。
  • 達士:通達事理的人。
  • 履其境:處於那種境地。
  • 叵:不可。
  • 深訝:深感驚訝。
  • 嗟:嘆詞,表示悲傷或惋惜。
  • 喪鄉土:失去故鄉的土地。
  • 舊業:舊時的產業。
  • 耕稼:耕種和收割。
  • 連蹇:連續遭遇困難。
  • 五九年:指作者已經活了四十五歲(五九四十五)。
  • 玄發:黑髮,指年輕時的頭髮。
  • 化:變化,此處指變白。
  • 首甫笄:剛剛開始束髮插簪,指女子成年。
  • 肩相亞:肩膀相併,形容孩子們年齡相近。
  • 依依:形容感情深厚,依戀不捨。
  • 款款:形容言辭懇切。
  • 素懷:平素的願望。
  • 衡廬:簡陋的房屋,指隱居之地。
  • 遑暇:閒暇,空閒。
  • 寒雞:指母雞。
  • 翼其雛:保護小雞。
  • 鳲鳩:布穀鳥,傳說中能均分食物給幼鳥。
  • 物性:指動物的本性。
  • 諒:確實。
  • 攜幼稚:帶着年幼的子女。
  • 盡室:全家。
  • 騰遠駕:遠行。

翻譯

王羲之懷念隱士,向平通過《易》卦來預測未來。他們爲何不決然離去,都說是因爲要等待子女婚嫁。 這些微不足道的兒女情長,對於通達事理的人來說何足掛齒。我現在處於那種境地,對這種說法深感驚訝。 唉,我失去了故鄉的土地,舊時的產業也荒廢了耕種和收割。連續遭遇困難四十五年,黑髮忽然已變白。 我的大女兒剛剛成年,兩個兒子年齡相近。他們依戀不捨地向父親表達情感,言辭懇切地與我交談。 我平素的願望是歸隱簡陋的房屋,但面對此情此景怎能不感到空閒呢? 母雞保護着小雞,布穀鳥均分食物給幼鳥。動物的本性尚且如此,人的情感確實難以捨棄。 我何時能帶着年幼的子女,全家遠行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與現實的無奈。通過對比王羲之、向平的決斷與自己的猶豫,突顯了家庭責任與個人志向之間的矛盾。詩中「區區兒女情,達士何足掛」一句,既是對傳統觀念的挑戰,也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掙扎。結尾的「何當攜幼稚,盡室騰遠駕」則流露出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對家庭的不捨。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徘徊與抉擇。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