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郡與同官飲

瀉碧沄沄橫帶郭,浮蒼靄靄遙連閣。 草木猶疑夏鬱蔥,風雲已見秋蕭索。 荒歌野舞同醉醒,水果山餚互酬酢。 自嫌多病少歡顏,獨負嘉賓此時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沄沄(yún yún):形容水流洶湧的樣子。
  • 靄靄(ǎi ǎi):雲霧密集的樣子。

繙譯

碧綠的江水洶湧地環繞著城郭流淌,遠処青蒼的雲霧彌漫著,與樓閣相連。 草木似乎還在懷疑夏天的蔥鬱尚未褪去,而風雲已經顯現出鞦天的蕭瑟景象。 在這荒野之地,我們唱歌跳舞,一同沉醉又一同醒來,用水果和山珍相互敬酒。 我自認爲多病而少有歡顔,唯獨在此時辜負了嘉賓們的歡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到郡後與同官飲酒時所見的景色以及內心的感受。詩的前兩句通過對江水和雲霧的描寫,展現出一幅壯濶而又有些朦朧的畫麪,同時也暗示了季節的變化。“草木猶疑夏鬱蔥,風雲已見鞦蕭索”這兩句,用草木和風雲的變化,進一步強調了鞦天的到來,也透露出一種時光流逝的感慨。接下來的“荒歌野舞同醉醒,水果山肴互酧酢”則描繪了歡樂的宴飲場景,表現出人們在這荒野之地盡情享受的情景。最後兩句,詩人表達了自己因多病而少歡顔,但又爲辜負了嘉賓們的歡樂而感到些許遺憾。整首詩既有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又有對人情世故的感慨,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