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淮

南征浮淮水,行邁方餘舟。 桐柏導西來,湍激從安流。 鴻瀨下渦浦,高澨見馬丘。 揚帆唱歸風,擊汰齊棹謳。 夕曜涌明月,熻爚蠙珠浮。 龜龍騰以嬉,鴇雁翩其遊。 在昔省徐方,師旅戒萬艘。 水軍發譙城,舳艫泛悠悠。 俛仰憶往事,波駭今千秋。 曙色蕩溟昧,商飆復飂飀。 朅來肅王程,耽賞非所謀。 詠言仲宣賦,渺矣懷九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浮淮:指在淮河上航行。
  • 行邁:遠行。
  • 桐柏:山名,位於河南省南部。
  • 湍激:水流急速。
  • 鴻瀨:大水流。
  • 高澨:高岸。
  • 揚帆:升起船帆。
  • 擊汰:划槳。
  • 夕曜:夕陽。
  • 熻爚(xī yuè):光亮閃爍。
  • 蠙珠:珍珠。
  • 龜龍:神話中的動物,象徵長壽和吉祥。
  • 鴇雁:大雁。
  • 俛仰:俯仰之間,形容時間短暫。
  • 商飆:秋風。
  • 飂飀(liù liú):風聲。
  • 朅來:來到。
  • 肅王程:指嚴格遵守王命的行程。
  • 仲宣賦:指王粲的《登樓賦》。
  • 渺矣懷九州:遠大的志向涵蓋九州。

翻譯

南行穿越淮河,遠行的船隻緩緩前行。從西邊桐柏山流來的水,急速地匯入平靜的河流。大水流經過渦浦,高岸上可見馬丘。揚起帆,隨着歸風歌唱,齊聲划槳歌唱。夕陽下,明亮的月光閃爍,珍珠般的光芒浮現。龜龍在水中嬉戲,大雁輕盈地飛翔。回想過去巡視徐州,萬艘戰船戒備森嚴。水軍從譙城出發,船隻緩緩漂流。俯仰之間,往事如波濤般驚心動魄,至今已過千年。黎明的光芒驅散了黑暗,秋風再次吹拂。來到這裏,嚴格遵守王命的行程,欣賞美景並非主要目的。吟詠王粲的《登樓賦》,遠大的志向涵蓋九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南行穿越淮河的景象,通過豐富的自然意象和歷史回憶,展現了壯闊的河流風光和深沉的歷史感慨。詩中運用了大量的動詞和形容詞,如「浮」、「行邁」、「湍激」等,生動地描繪了水流的動態和船行的情景。同時,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回憶,增強了詩歌的厚重感和歷史深度。整體上,詩歌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歷史的深思。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