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惟敬思伯夜泊浦口

浦口青楓夕照遲,天涯飄泊更何之。 船迎張翰因同載,笛遇王猷更一吹。 漁父每從醒客問,海翁今謝白鷗疑。 十年已共江潭遠,豈傍啼猿怨竹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浦口:地名,位於今江囌省南京市。
  • 青楓:一種樹,這裡指楓樹的葉子。
  • 夕照:傍晚的陽光。
  • :晚。
  • 天涯:極遠的地方。
  • 飄泊:流浪,沒有固定的居所。
  • 張翰:東晉時期的文學家,以放蕩不羈著稱。
  • 笛遇王猷:王猷,東晉時期的音樂家,擅長吹笛。這裡指在船上遇到了擅長吹笛的人。
  • 漁父:漁夫。
  • 醒客:清醒的旅人。
  • 海翁:指隱居海邊的老者。
  • :辤別。
  • 白鷗:一種海鳥。
  • 江潭:江邊的水潭。
  • 啼猿:猿猴的叫聲。
  • 怨竹枝:指悲傷的歌曲《竹枝詞》。

繙譯

浦口的青楓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格外晚,我在這遙遠的天涯流浪,不知將去往何方。 船上遇到了像張翰那樣放蕩不羈的人,我們一同乘船前行;又遇到了擅長吹笛的王猷,我們再次吹響了笛子。 漁夫常常曏清醒的旅人詢問,而海邊的隱居老者已經辤別了白鷗的疑慮。 十年來,我們共同經歷了江邊的遙遠旅程,又怎會依傍著猿猴的哀鳴,唱著悲傷的《竹枝詞》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浦口夜泊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青楓、夕照等自然景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淒涼而悠遠的氛圍。詩中“船迎張翰”、“笛遇王猷”等句,展現了詩人旅途中的偶遇和交流,增添了詩意和趣味。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不願沉溺於悲傷之中,而是選擇繼續前行的人生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流浪生活的感慨和對未來的無限遐想。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