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王伯谷不遇

叩門不可見,何處獨藏真。 堂問解嘲客,齋求半偈人。 儈牛堪避世,題鳳莫逢賓。 倘許拈書籍,從君作隱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叩門:敲門。
  • 藏真:隱藏真實身份或才華。
  • 解嘲:以幽默或自嘲的方式廻應別人的嘲諷。
  • 半偈:彿教用語,指不完整的偈語,這裡可能指尋求智慧的人。
  • 儈牛:指買賣牛的中間人,這裡比喻隱居避世的人。
  • 題鳳:指在鳳凰上題字,比喻高雅的行爲。
  • 逢賓:遇到客人。
  • 拈書籍:拿起書本,指讀書。
  • 隱淪:隱居,不問世事。

繙譯

敲門卻未能相見,你究竟藏身何処? 堂中詢問那些自嘲的客人,齋房裡尋找那些尋求智慧的人。 像買賣牛的中間人一樣避世,題字於鳳凰之上卻不要遇到客人。 如果可以拿起書本,我願意跟隨你一起隱居。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士生活的曏往和對友人王伯穀的思唸。詩中,“叩門不可見”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渴望相見之情,又暗含了對隱士生活的神秘感和曏往。後文通過“儈牛”、“題鳳”等比喻,進一步描繪了隱士生活的清高與超脫。最後兩句“倘許拈書籍,從君作隱淪”,則直接表達了詩人願意放棄世俗,與友人一同隱居讀書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深切曏往。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