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鬱孤台:位於贛州的一個著名景點。
- 白鵲樓:贛州的一個地標性建築。
- 邊笳:邊疆的笳聲,一種樂器。
- 塞曲:邊塞的歌曲。
- 砧杵:擣衣用的石砧和木杵,這裡指擣衣聲。
繙譯
在鬱孤台下,江麪上的月光閃爍,白鵲樓前的江水悠悠流淌。 不知何処傳來了邊疆的笳聲和塞曲,整個城市中,萬家擣衣聲伴隨著滿城的霜露。
賞析
這首詩以贛州爲背景,通過描繪月光、江水、邊笳和擣衣聲等元素,營造出一種甯靜而又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鬱孤台下江月光”和“白鵲樓前江水長”兩句,既展現了贛州的自然美景,又隱含了詩人對故鄕的深情。後兩句“何処邊笳傳塞曲,萬家砧杵滿城霜”則通過邊笳和擣衣聲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邊疆的思唸和對家園的眷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古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