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居山在光山西南四十里思大和尚智者大師得法之地寺創齊樑至唐宋皆爲名剎蘇長公嘗避暑有讀書檯存焉
名山恨不幽,茲境石頗矸。
蓊鬱山樹層,似出翠微半。
我從淮汝來,簪紱愧羈絆。
岑崿經屢奇,莓苔跡多換。
磴絕零露滑,峯交裔雲粲。
穹壁隱巉巖,細岫聚回亂。
披榛度石樑,架壑構雲館。
齊樑閟春秋,藤蘿掩昏旦。
院鴿出香廚,池倏泛文瀾。
物役絕將迎,心賞寄遊玩。
真樂豈外獎,遣累自中晏。
性於智者同,宦比長公散。
即趣合神期,陵谷非所嘆。
翛然得我生,微尚託星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淨居山:位於光山西南四十里,是思大和尚和智者大師得法之地。
- 光山:地名,具體位置在今河南省。
- 思大和尚:古代高僧。
- 智者大師:古代高僧。
- 蘇長公:指蘇軾,宋代文學家。
- 蓊鬱:形容草木茂盛。
- 翠微:指山色青翠。
- 簪紱:古代官員的服飾,這裏指官職。
- 羈絆:束縛,限制。
- 岑崿:山峯。
- 莓苔:青苔。
- 磴絕:石階險峻。
- 裔雲:雲邊。
- 穹壁:高大的巖壁。
- 巉巖:險峻的岩石。
- 披榛:劈開荊棘。
- 石樑:石橋。
- 架壑:架在山谷之上。
- 雲館:雲中的館舍。
- 閟:閉藏。
- 春秋:指時間。
- 院鴿:寺院中的鴿子。
- 香廚:廚房。
- 池倏:池水突然。
- 文瀾:波紋。
- 物役:被外物所役使。
- 心賞:內心的欣賞。
- 真樂:真正的快樂。
- 外獎:外在的獎勵。
- 遣累:消除煩惱。
- 中晏:內心平靜。
- 性:本性。
- 宦:做官。
- 長公:指蘇軾。
- 即趣:即時的興趣。
- 神期:神往的時期。
- 陵谷:山陵和河谷。
- 翛然:自由自在的樣子。
- 微尚:微小的志向。
- 星漢:銀河。
翻譯
淨居山位於光山西南四十里,是思大和尚和智者大師得法的地方。寺廟創建於齊梁時期,到唐宋時期都是著名的寺廟。蘇軾曾經在這裏避暑,留下了讀書檯。
名山總是讓人遺憾不夠幽靜,但這裏的景色卻頗爲奇特。山樹茂盛,彷彿從半山腰的青翠中生長出來。我從淮汝來到這裏,感到官職的束縛讓我慚愧。山峯經過多次奇遇,青苔的痕跡也多次變換。石階險峻,露水滑落,山峯交錯,雲邊燦爛。高大的巖壁隱藏着險峻的岩石,細小的山峯聚集在一起,迴旋混亂。劈開荊棘,穿過石橋,架在山谷之上,構建雲中的館舍。齊梁時期的時間被閉藏,藤蘿遮掩了日夜。寺院中的鴿子從廚房飛出,池水突然泛起波紋。被外物所役使的感覺消失了,內心的欣賞寄託在遊玩上。真正的快樂不需要外在的獎勵,消除煩惱自然內心平靜。本性與智者相同,做官比蘇軾還要自由。即時的興趣與神往的時期相合,山陵和河谷的變化並不值得嘆息。自由自在地找到了我的生活,微小的志向寄託在銀河之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淨居山的幽靜與奇特,通過對山樹、石階、山峯、巖壁等自然景觀的細膩刻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官職束縛的厭倦。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蓊鬱山樹層」、「磴絕零露滑」等,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