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南碩隱篇

梅鋗嶺外秦時關,西樵以南皆仙山。碩人薖軸可望不可到,千巖萬壑溪潺湲。 虹橋似宴曾孫處,龍湫即是東甌路。臺岳飛來一片霞,天窗散作晴空霧。 樹樹五柳絲,山山叢桂枝。何期招隱客,但詠歸來辭。 白雲洞口杳無極,考槃在澗差堪適。豈爲山公高陽池,不知丞相平泉石。 五色清波映鳳毛,雙棲丹穴齊鵷翼。於陵可灌,伯成可耕,碩人且蠟樵中屐。 君不見汝南袁夏甫,身卻公車步,後人襲漢三公府。 君不見襄陽龐德公,深居鹿門中,有子仕魏諸士宗。 碩人隱矣多壽祉,夏甫德公亦如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梅鋗(méi xuān):古代地名,具體位置不詳,此處指代古代的邊遠地區。
  • 西樵:山名,位於廣東省。
  • 碩人:指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人。
  • 薖軸(kē zhóu):指隱居的地方,比喻隱士的居所。
  • 龍湫:瀑布名,此處泛指瀑布。
  • 東甌:古代地名,今浙江溫州一帶。
  • 臺嶽:指天台山,位於浙江省。
  • 天窗:山洞名,此處指山洞。
  • 考槃(kǎo pán):指隱居生活。
  • 山公:指山濤,西晉名士。
  • 高陽池:地名,位於今河南省。
  • 丞相平泉石:指丞相的園林,此處泛指高官的居所。
  • 於陵:地名,位於今山東省。
  • 伯成:人名,具體不詳,此處指隱士。
  • 蠟樵中屐:指隱士穿着的木屐。
  • 汝南袁夏甫:人名,具體不詳,此處指隱士。
  • 襄陽龐德公:人名,東漢末年隱士。
  • 鹿門:山名,位於今湖北省。

翻譯

在梅鋗嶺外的秦時關隘,西樵山以南皆是仙山。品德高尚的隱士居住在可望而不可及的隱居之地,那裏有千巖萬壑,溪水潺潺。 虹橋彷彿是曾孫宴請的地方,龍湫瀑布就像是通往東甌的路。天台山飛來一片霞光,天窗散作晴空的霧氣。 每棵樹都像五柳先生那樣垂着絲,每座山都像叢桂那樣枝繁葉茂。何曾想到會招來隱士,只是吟詠歸來的詩篇。 白雲洞口深遠無邊,隱居在山澗中頗爲適宜。並非爲了山濤的高陽池,也不知丞相的平泉石。 五色清波映照着鳳凰的羽毛,雙棲的丹穴鳥齊飛如鵷翼。於陵可以灌溉,伯成可以耕作,品德高尚的隱士在樵中穿着木屐。 你看不見汝南的袁夏甫,身卻公車步,後人繼承了漢代三公的府邸。 你看不見襄陽的龐德公,深居在鹿門中,有子在魏國爲諸士所宗。 品德高尚的隱士隱居後多有長壽和福祉,袁夏甫和龐德公也是如此。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隱士的生活場景,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和對隱士生活的讚美,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品德高尚之人的敬仰。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梅鋗嶺外秦時關」、「西樵以南皆仙山」等,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同時,通過對隱士生活的具體描寫,如「白雲洞口杳無極」、「考槃在澗差堪適」,展現了隱士的高潔和自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是一首典型的隱逸詩。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