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學憲本寧秦中見寄二首

文印親持走傳車,七經教授似相如。 每從北面爭傳業,何但西遊強著書。 鳷鵲月華臨古甸,芙蓉嶽色滿精廬。 可堪玉署迴翔客,一出承明十載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文印:指文書、印信,這裡指公文。
  • 傳車:古代驛站用來傳遞公文的車輛。
  • 七經:指儒家經典,這裡泛指學問。
  • 相如: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這裡比喻學識淵博。
  • 北麪:古代以北爲尊,這裡指尊崇、學習。
  • 西遊:指西行遊學。
  • 強著書:努力著述。
  • 鳷鵲:zhī què,古代傳說中的鳥名,這裡可能指喜鵲。
  • 月華:月光。
  • 古甸:古代的郊野。
  • 芙蓉:荷花,這裡指美麗的景色。
  • 嶽色:山色。
  • 精廬:精捨,指學者的居所或講學的地方。
  • 玉署:指翰林院,這裡指朝廷的高級官職。
  • 廻翔:徘徊,這裡指在官場中徘徊不前。
  • 承明:指承明殿,漢代宮殿名,這裡指朝廷。

繙譯

親自攜帶文書乘坐傳車,如同相如般教授七經。 人們爭相學習,不僅西行遊學,還努力著述。 月光下的鳷鵲鳥飛過古郊野,芙蓉花與山色裝點著學者的居所。 可惜在朝廷中徘徊的客人,離開承明殿已經十多年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學者在秦中教授學問的情景,通過對比其在學問上的成就與在官場上的不得志,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尊崇和對官場生涯的無奈。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鳷鵲月華”、“芙蓉嶽色”,營造出一種甯靜而高遠的學術氛圍。結尾的“可堪玉署廻翔客,一出承明十載馀”則透露出對官場生涯的感慨與反思。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