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宋山人應元自新河以燕石集詩禪瑣談見寄

名山杖笠未由同,片札能飛碣石宮。 趙地客卿雙白璧,江陵茅屋幾秋風。 書成頗憶青氈客,榻坐誰如皁帽翁。 短鬢蕭騷難會面,扁舟吾在海門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答謝,這裏指回贈詩作。
  • 杖笠:手杖和斗笠,常指旅行用具。
  • 未由同:沒有機會一同。
  • 片札:短小的信件。
  • 碣石宮:地名,碣石山下的宮殿,這裏泛指宮廷。
  • 趙地:古代趙國地區,今河北省一帶。
  • 客卿:指在外的官員或客人。
  • 雙白璧:比喻珍貴的禮物或人才。
  • 江陵:地名,今湖北省江陵縣。
  • 茅屋:簡陋的房屋。
  • 青氈客:指清貧的讀書人。
  • 皁帽翁:戴黑帽的老人,這裏指有學問的長者。
  • 蕭騷:形容頭髮稀疏。
  • 扁舟:小船。
  • 海門:地名,今江蘇省海門市。

翻譯

我未能與你一同遊歷名山,手持杖笠,而你的短箋卻如飛鴻般傳到了碣石宮。你在趙地結交的客卿如同雙白璧般珍貴,而我這江陵的茅屋卻歷經了幾度秋風。你的書信讓我懷念起那些清貧的讀書人,而我坐在這裏,又有誰能比得上那位學問淵博的皁帽老人呢?我的頭髮稀疏,難以與你相見,而我將乘一葉扁舟,在海門之東等你。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與對學問的嚮往。詩中通過對比自己的簡陋生活與友人在外的風光,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對友情的珍視。同時,詩人的自謙與對學問的敬仰也體現在對「青氈客」和「皁帽翁」的懷念中。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感悟。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