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邵長孺程無過汪元初程虞仲出東直門遊邵家莊
賜萸分左掖,問菊向東陵。
金埒秋盤馬,雕臺晚放鷹。
漠南憑遠嘯,薊北擁孤登。
大將收長策,清朝頌中興。
風雲愁態減,筋力少年矜。
賞劇歸鞍月,鬆門萬樹燈。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萸(yú):一種植物,古代重陽節有佩戴萸囊的習俗。
- 左掖:古代宮廷的左側門,這裏指朝廷。
- 東陵:地名,指東邊的陵墓區。
- 金埒(liè):用金屬製成的馬廄圍欄。
- 秋盤馬:秋天騎馬遊玩。
- 雕臺:裝飾精美的臺子。
- 漠南:指中國北方的沙漠以南地區。
- 薊北:指中國北方的薊縣以北地區。
- 長策:長遠的策略。
- 清朝:指當時的明朝。
- 中興:國家由衰落而復興。
- 筋力:體力和力量。
- 鬆門:松樹成排的門,形容莊園的入口。
翻譯
在重陽節這天,我們一同分發佩戴着萸囊,向着東陵的方向詢問菊花的盛開。秋天裏,我們在金色的馬廄圍欄旁騎馬遊玩,傍晚時分在裝飾精美的臺子上放飛獵鷹。在北方的高地上遠望,發出長嘯,感受着孤獨的登高。大將軍制定了長遠的策略,明朝正在頌揚國家的復興。風雲變幻的憂愁減少了,年輕時的體力和力量令人自豪。觀賞完戲劇後,我們騎馬回家,月光下,松樹成排的莊園入口處,萬盞燈火閃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文人在重陽節出遊的情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秋日的景色和遊玩的樂趣。詩中「賜萸分左掖,問菊向東陵」一句,既體現了節日的傳統習俗,又融入了對自然美景的嚮往。後文通過「金埒秋盤馬,雕臺晚放鷹」等句,生動描繪了騎馬放鷹的豪邁場景,展現了文人的英勇與豪情。結尾的「賞劇歸鞍月,鬆門萬樹燈」則溫馨地描繪了歸家的情景,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美好的氛圍。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追求。
歐大任的其他作品
- 《 沈太史索題富順黃憲副西湖精舍 》 —— [ 明 ] 歐大任
- 《 同方鴻臚允治集李臨淮惟寅宅 》 —— [ 明 ] 歐大任
- 《 九日同陳敬甫樑伯龍登馬鞍山得高字 》 —— [ 明 ] 歐大任
- 《 廣渠門再別黎惟敬 》 —— [ 明 ] 歐大任
- 《 樑彥國量移德安司理過草堂爲別 》 —— [ 明 ] 歐大任
- 《 送張武選於皋守成都 》 —— [ 明 ] 歐大任
- 《 鄱湖歌九首 》 —— [ 明 ] 歐大任
- 《 追送陸元量憲使華節亭不及 》 —— [ 明 ] 歐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