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太史索題富順黃憲副西湖精舍

繡斧曾飛雪色孤,幽棲今見輞川圖。 城開瀘水猶通瀆,月出峨眉半入湖。 乍過漁童歌榜枻,可無山鳥勸提壺。 風流文藻誰能似,賦客相如漢大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綉斧:古代官員出行時所持的儀仗之一,此処指官員。
  • 飛雪色孤:形容官員出行時儀仗的威嚴,如飛雪般潔白而孤獨。
  • 幽棲:隱居。
  • 輞川圖:唐代王維所繪的山水畫,此処比喻美景。
  • 瀘水:河流名,在四川境內。
  • 通凟:通曏大河的小河。
  • 峨眉:山名,在四川境內。
  • 入湖:映入湖中。
  • 漁童:漁家少年。
  • 歌榜枻:唱歌劃船。
  • 山鳥:山中的鳥。
  • 提壺:提著酒壺,指飲酒。
  • 風流文藻:指文採風流。
  • 賦客相如:指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
  • 漢大夫:漢代的官員。

繙譯

官員的儀仗如飛雪般潔白而孤獨,如今隱居於此,眼前的美景如同王維的輞川圖。 城邊的瀘水依舊通曏大河,峨眉山的月色半映入湖中。 剛經過漁家少年唱歌劃船,山中的鳥兒是否也會勸我提壺飲酒。 這樣的文採風流誰能相比,就像漢代的賦客司馬相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隱居生活的甯靜與美好,通過對比官員出行的威嚴與隱居的恬淡,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輞川圖”、“瀘水”、“峨眉”等意象,搆建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展現了自然的和諧與甯靜。結尾提及司馬相如,既是對自己文採的自信,也是對隱居生活的一種文化寄托。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