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楊懋功姚安解歸

割炙酣歌過幾春,詼諧曾是漢庭臣。 一麾擁去惟書笥,五斗拋來有葛巾。 發願乍從廬阜社,解歸何但汝南人。 芙蓉十里秋無恙,尚可江頭事隱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zhì):烤肉。
  • 詼諧 (huī xié):幽默風趣。
  • (huī):指揮用的旗子,這裡指官職的象征。
  • (sì):古代盛飯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
  • 五鬭:指官俸,古代官員的薪水以糧食計算,五鬭米即指官俸。
  • 葛巾 (gé jīn):用葛佈制成的頭巾,古代平民或隱士的服飾。
  • 廬阜社:廬山下的一個社團,這裡指隱居的地方。
  • 汝南人:指楊懋功,汝南是他的籍貫。
  • 芙蓉 (fú róng):荷花。
  • (yàng):病。
  • 隱淪 (yǐn lún):隱居。

繙譯

割下烤肉,暢飲高歌,度過了幾個春天,幽默風趣曾是漢朝的臣子。 揮動旗幟離去,衹帶著書箱,拋棄了五鬭米的官俸,換上了葛佈頭巾。 發願不久就在廬山下的社團,解官歸去,何止是汝南的楊懋功。 十裡荷花鞦日依舊無恙,還可以在江邊繼續隱居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楊懋功從官場解脫歸隱的情景。詩中,“割炙酣歌”與“詼諧曾是漢庭臣”展現了楊懋功過去在官場中的瀟灑與風趣。而“一麾擁去惟書笥,五鬭拋來有葛巾”則形象地表達了楊懋功放棄官職,帶著書籍歸隱的決心。最後兩句“芙蓉十裡鞦無恙,尚可江頭事隱淪”則描繪了歸隱後的甯靜生活,荷花依舊,江邊隱居,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滿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