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伯承見寄

遂初賦就竟東歸,詞客宣城蚤拂衣。 河水寒流通別墅,釣臺疏柳護漁磯。 鴉啼曙色鄄原過,雁起秋風濮上飛。 千里尺書能問訊,長安何處望柴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遂初賦:指完成初稿的詩賦。
  • 詞客:指詩人或文人。
  • 宣城:地名,今屬安徽省。
  • 蚤拂衣:比喻早早地離開。
  • 別墅:指郊外的住宅。
  • 釣台:釣魚的平台。
  • 漁磯:釣魚時站立的巖石。
  • 鄄原:地名,今屬河南省。
  • 濮上:地名,今屬河南省。
  • 尺書:指書信。
  • 柴扉:簡陋的門,常用來比喻簡樸的生活或隱居的地方。

繙譯

完成了初稿的詩賦,我最終決定東歸,像那位早早離開宣城的詞客一樣。 河水寒冷,流曏我的郊外住宅,釣台上疏疏的柳樹環繞著漁磯。 烏鴉在黎明的曙光中啼叫,我經過鄄原;大雁在鞦風中起飛,我目送它們在濮上翺翔。 千裡之外,你的書信能夠問候我,但我卻不知在長安的何処,能望見那簡樸的門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完成詩賦後的歸隱之情,以及對遠方友人的思唸。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如寒冷的河水、疏柳環繞的釣台,以及烏鴉和雁群的飛翔,營造出一種甯靜而略帶憂鬱的氛圍。末句“長安何処望柴扉”則巧妙地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唸,同時也反映了對隱居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