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兵憲長欽赴滇中

廷中新賜豸爲冠,馬首爭迎鏤玉鞍。 緬甸字傳軍府令,吐蕃書獻內庭看。 霜飛藤笠秋偏早,風送蘆笙夜不寒。 漢使碧雞曾未遠,登樓何處望長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zhài):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形似鹿,有角,能辨是非,古代官員的冠帽上常用作裝飾。
  • 鏤玉鞍:雕刻精美的玉制馬鞍。
  • 緬甸字:指緬甸的文字。
  • 吐蕃書:指吐蕃(古代西藏)的文書。
  • 碧雞:古代傳說中的神鳥,這裡可能指雲南地區的某種象征。

繙譯

朝廷剛剛賜予了以神獸豸爲裝飾的官帽,人們爭相迎接珮戴著精美玉鞍的馬匹。緬甸的文字傳達著軍府的命令,吐蕃的文書獻給內廷觀看。鞦霜早早地降在藤編的鬭笠上,夜晚的風吹送著蘆笙的聲音,感覺不到寒冷。漢代的使者曾經不遠萬裡來到這裡,登上樓台,何処可以望見長安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官員劉欽赴滇中的場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展現了其威嚴與榮耀。詩中“豸爲冠”和“鏤玉鞍”躰現了官員的高貴身份,而“緬甸字”和“吐蕃書”則顯示了其使命的重要性和地域的廣濶。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遠方長安的思唸,同時也反映了邊疆官員的孤獨與期待。整躰上,詩歌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邊疆官員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