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南園五先生

中原文物迴天地,洛社風流自古今。 遙憶南園五星聚,漫誇東晉七賢林。 阿誰大雅追唐律,遮莫希音有越吟。 此日浮邱論往事,尊前何必嘆升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文物:指文化的成就、遺存在社會上的禮樂典章制度。讀音:wén wù
  • 洛社:宋歐陽修等在洛陽時組織的詩社,這裏借指文人雅士集會的地方。
  • 遙憶:悠遠地回憶。
  • 漫誇:隨意地誇讚。
  • 阿誰: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
  • 遮莫:儘管,任憑。
  • 希音:奇妙的聲音。
  • 越吟:越國莊舄在楚國任職,爵至執珪,雖富貴,不忘故國,病中吟越歌以寄鄉思。後因以喻思鄉之歌或懷鄉之情。讀音:yuè yín
  • 浮邱:浮丘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此處指遊樂之境。

翻譯

中原的文化成就震撼天地,文人雅士集會的風流韻事從古代延續到今天。 悠遠地回憶起南園五位先生如五星相聚,隨意誇讚東晉的七賢如同樹林般衆多。 不知是誰能夠高雅地追及唐律的風範,任憑奇妙的聲音中有思鄉的吟唱。 在這一天於遊樂之地談論往事,在酒杯前何必感嘆人生的升降沉浮。

賞析

這首詩以歌頌中原文化和南園五先生爲主題,表達了對文化傳承和文人風流的敬仰。首聯強調中原文化的偉大和影響力,以及文人雅士集會的傳統源遠流長。頷聯通過回憶南園五先生的相聚和對東晉七賢的誇讚,進一步凸顯了文人的風采和文化的繁榮。頸聯探討了文人的藝術追求和情感表達,既有對高雅藝術的追求,也有對思鄉之情的描繪。尾聯則在遊樂之地談論往事時,傳達出一種對人生升降沉浮的豁達態度。整首詩意境開闊,語言優美,體現了作者對文化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劉介齡

劉介齡,字少修,別號鶴臺。南海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進士。授長興令,歷官至蘇州府同知,尋遷荊州府長史。歸後灌園賦詩,恰然自得,所爲詩文自成一家。明郭棐撰《粵大記》卷二○、清溫汝能纂《粵東詩海》卷二九、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等有傳。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