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黃陵廟二首

· 蘇葵
一牛觸山山欲摧,巴江東注何悠哉。 土能制水本堪據,神降自天胡可猜。 舊典盡經秦火滅,無人親見禹功來。 威靈尚殺驚湍勢,從衆維舟奠酒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巴江:指四川東部的嘉陵江。
  • 土能制水:五行相剋理論中,土能剋制水。
  • 神降自天:神靈從天上降臨。
  • 舊典:過去的典籍、制度。
  • 秦火:指秦始皇焚書之事,泛指書籍被焚燬。
  • 禹功:大禹治水的功績。
  • 威靈:神靈的威力。
  • 驚湍(tuān):急流。

翻譯

一頭牛撞向山,山好像要被摧毀,巴江向東流淌是多麼的悠然啊。土能夠剋制水本來是可以依據的道理,神靈從天上降臨又怎能隨意猜測呢。過去的典籍都經過秦始皇焚書而毀滅了,沒有人親眼見到大禹治水的功績到來。神靈的威力尚且鎮住了急流的水勢,衆人跟隨船隻,擺下酒杯進行祭奠。

賞析

這首詩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黃陵廟的景象和感慨。詩的開頭用「一牛觸山山欲摧」的誇張形象,暗示了自然力量的強大和不可抗拒。接着,詩人提到巴江的東注,展現出江水的悠然流淌,與前文形成對比。「土能制水本堪據,神降自天胡可猜」表達了對土克水的理論的認可,以及對神靈降臨的神祕性的思考。「舊典盡經秦火滅,無人親見禹功來」則感慨歷史典籍的損毀,以及人們無法親眼見證大禹治水的偉大功績,流露出對歷史文化傳承的擔憂。最後,詩人描述了神靈的威力能夠壓制急流的水勢,衆人因此擺下酒杯進行祭奠,體現了人們對神靈的敬畏和祈求平安的願望。整首詩意境宏大,既有對自然和神靈的敬畏,也有對歷史文化的思考,語言富有表現力,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