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北還鄱陽湖即事

· 蘇葵
錦帆春曉漾湖光,岸芷江蘺十里香。 雲氣北來經華嶽,雨聲西去過潯陽。 前追高士洪州近,回吊靈均楚澤長。 清嘯數聲山谷應,睡龍驚起浪花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ǐ):香草名,即白芷。
  • (lí):紅藻的一種,也叫龍鬚菜。
  • 潯陽: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稱。
  • 靈均:屈原的字,此處指代屈原。

翻譯

春天的早晨,裝飾華麗的船揚帆起航,行駛在波光粼粼的鄱陽湖上,岸邊的白芷和江蘺散發出十里的芳香。雲朵從北方飄來,經過了華山,絲絲細雨自西邊灑落,經過了潯陽。前行追趕的是在洪州附近的高潔之士,回頭憑弔的是在楚地水澤邊的屈原,他的影響深遠。幾聲清朗的嘯聲在山谷中迴盪相應,沉睡的蛟龍被驚醒,掀起了強烈的浪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鄱陽湖的美景以及詩人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錦帆」「湖光」「岸芷江蘺」等詞語,展現了鄱陽湖春天的生機勃勃和美麗景色。「雲氣北來經華嶽,雨聲西去過潯陽」,以大氣的筆觸描繪了廣闊的自然景象,增添了詩歌的氣勢。「前追高士洪州近,回吊靈均楚澤長」,則表達了詩人對高潔之士的追慕和對屈原的憑弔,體現了詩人的人文情懷。最後兩句「清嘯數聲山谷應,睡龍驚起浪花強」,富有想象力,給詩歌增添了一種靈動的氣息。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生動,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