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逃墨:指的是逃離墨家的學說。(「墨」讀音:mò)
- 丹青:丹指丹砂,青指青雘(huò),本是兩種可作顏料的礦物。這裏泛指繪畫藝術。
- 梵王臺:原指佛教寺廟中的高臺,此處借指受佛教影響的地方。
- 洙泗:洙水和泗水。古時二水自今山東省泗水縣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爲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這裏代指儒家文化的發源地。
- 箕範:箕子的法式、榜樣。(「箕」讀音:jī)
- 庶徵:各種徵象。
- 象數:《周易》中所用的一種推演方法,也指現象的數量。
- 杞人:借指無端憂慮的人。
翻譯
無人能夠逃離對墨家學說的追求,這是最爲悲哀的,繪畫藝術在各處的佛教之地隨處可見。 怎知洙水和泗水這千秋流淌的河水,不能消除這毀滅天地的一場火災。 箕子的法式和各種徵象留存於象數之中,我這如同杞人般的孤獨念想寄託在菸灰之中。 勉強收住老淚在階前站立,夜晚看着文昌星和上臺星。
賞析
這首詩以孔林的災禍爲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文化遭受破壞的悲痛和憂慮。詩的開頭「逃墨無人最可哀,丹青隨處梵王臺」,暗示了儒家文化的式微和佛教的盛行,透露出詩人對文化變遷的無奈和悲哀。「寧知洙泗千秋水,不殺乾坤一炬災」,以洙泗之水象徵儒家文化的源遠流長,卻無法抵禦這一場災難,進一步強調了災禍的嚴重性和文化受損的痛心。「箕範庶徵留象數,杞人孤念寄菸灰」,表現出詩人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對現實的憂慮,將自己的情感寄託在象數和菸灰之中。最後「勉收老淚階前立,夜看文昌與上臺」,詩人勉強收住眼淚,在階前站立,夜晚仰望星空,寄託着對文化復興的期望。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通過對孔林災的描繪,反映了詩人對文化命運的關注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