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嚴子陵釣臺二首

· 蘇葵
不須夢卜舊知名,仍著羊裘拜內廷。 亦有人豪甘晦跡,只無英主是忘形。 遺竿可屬元真子,野水虛涵處士星。 試問同時膺闢者,幾人勳業在丹青。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夢卜:殷王武丁以夢得傅說,周文王以卜得姜尚,後因以「夢卜」比喻帝王求得良臣。
  • 羊裘:羊皮做的衣服,這裏指嚴子陵拒絕光武帝劉秀的邀請,穿着羊裘垂釣。
  • 內廷:皇宮內的廷堂,此處代指朝廷。
  • 人豪:豪傑。
  • 晦跡:隱居匿跡。
  • 英主:英明的君主。
  • 忘形:指不拘形跡,這裏指不重視人才。
  • 遺竿:指嚴子陵留下的釣竿。
  • 元真子:指張志和,字子同,號玄真子,唐代詩人,曾隱居江湖,自號煙波釣徒。
  • 虛涵:包含,包容。
  • 處士星:指嚴子陵。據說,嚴子陵與光武帝劉秀曾是同學,劉秀即位後,多次邀請嚴子陵出山,但嚴子陵婉拒後隱居富春江畔,後人將天上的星宿比作嚴子陵,稱其爲「處士星」。
  • 膺闢:接受徵召。

翻譯

不必通過夢卜就早已聲名遠揚,卻仍穿着羊裘在朝廷接受拜見。也有豪傑甘願隱居匿跡,只是沒有英明的君主能夠真正地重視他們。嚴子陵留下的釣竿可以託付給張志和,野外的江水虛涵着處士嚴子陵的星光。試問那些同時接受徵召的人,有幾人的功勳業績能夠被載入史冊呢?

賞析

這首詩以嚴子陵的故事爲背景,表達了對人才與君主關係的思考。詩的前兩句通過描寫嚴子陵的知名以及他雖受朝廷邀請卻仍保持獨立的態度,引發了對真正的人才應該如何被對待的疑問。中間兩句進一步強調了有豪傑願意隱居,是因爲沒有遇到英明的君主能夠賞識他們。最後兩句則通過對比,質疑那些同時接受徵召的人中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建立功勳並被歷史銘記。整首詩意境深沉,通過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傳達出對人才命運和君主識才用才的感慨,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歷史內涵。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