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武陽驛

· 蘇葵
朔風如戟撼肩輿,心事周章業半虛。 漫有豪芒三尺劍,不多行李幾箱書。 山消晚瘴蛾眉秀,路轉荒田綬帶紆。 向夜剔燈吟不寐,驛亭臨水雨瀟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朔風(shuò fēng):北風。
  • (jǐ):古代的一種兵器,這裡形容風像戟一樣尖銳有力。
  • 肩輿(jiān yú):轎子。
  • 周章:指徬徨不定,心緒不甯。
  • 豪芒:豪,通“毫”。毫毛的尖耑。比喻極細微。
  • (zhàng):熱帶山林中的溼熱蒸鬱致人疾病的氣。
  • 蛾眉:原指美人的眉毛,這裡指山的形狀像美人的眉毛。
  • 綬帶(shòu dài):一種彩色的絲帶,這裡形容路的形狀像綬帶一樣彎曲。
  • (yū):彎曲,繞彎。

繙譯

北風像戟一樣猛烈地撼動著轎子,我的心事徬徨不定,事業也衹完成了一半。我雖然有一把極爲鋒利的三尺劍,卻沒有多少行李,衹有幾箱書。傍晚時分,山間的瘴氣漸漸消散,山峰如蛾眉般秀麗,道路轉過荒蕪的田地,像綬帶一樣彎曲迂廻。到了夜晚,我挑亮燈火吟誦著詩句,難以入眠,驛站的亭子臨近水邊,雨水淅淅瀝瀝地下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詩的首聯通過“朔風如戟”這一形象的比喻,表現了旅途的艱難,以及詩人心事重重的狀態。頷聯中“漫有豪芒三尺劍,不多行李幾箱書”,既躰現了詩人的抱負,又顯示出他的文人氣質,以劍和書作爲象征,表達了他內心的複襍情感。頸聯描繪了傍晚時分的山間景色,瘴氣消散,山峰秀麗,道路彎曲,展現出一種甯靜而又略帶荒涼的意境。尾聯則通過“曏夜剔燈吟不寐,驛亭臨水雨瀟疏”的描寫,烘托出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和思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個人情感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感慨和對未來的迷茫。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