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留題二首

· 蘇葵
淡煙疏抹妙高峯,千樹風濤落午舂。 李賀詩囊三尺錦,朗師談柄一枝鬆。 驅馳懶著勞生論,虛寂真知不露鋒。 參破風幡天欲暝,滿樓煙雨數聲鍾。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淡煙疏抹:淡淡的煙霧輕柔地描繪着。抹,mǒ,繪畫、修飾的意思。
  • 妙高峯:充滿奇妙的山峯。
  • 午舂:中午時分舂米的聲音。舂,chōng,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鉢裏搗掉皮殼或搗碎。
  • 詩囊:存放詩稿的袋子。
  • 談柄:談話的資料或內容。
  • 勞生論:關於勞碌人生的言論。
  • 虛寂:清靜虛無。
  • 不露鋒:不顯露鋒芒。
  • 參破:領悟、看破。
  • 風幡:佛教中的事物,用來寓意對佛法的理解。

翻譯

淡淡的煙霧輕輕描繪着奇妙的高峯,成千上萬棵樹在風中如波濤般搖曳,中午時分傳來舂米的聲音。李賀的詩囊如同三尺錦緞般珍貴,朗師的談資就像一枝松樹(那樣豐富)。 奔波忙碌中懶得去寫關於勞碌人生的言論,在清靜虛無中真正知曉不應該顯露鋒芒。當領悟破了風幡的道理時,天色即將昏暗,滿樓的煙雨中有幾聲鐘聲傳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開元寺周圍的景色以及詩人的感悟。首聯通過「淡煙疏抹妙高峯,千樹風濤落午舂」,勾勒出一幅寧靜而又富有生機的畫面,淡煙輕籠山峯,午間舂米聲與風搖樹濤相呼應,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頷聯中以李賀的詩囊和朗師的談柄作比,展現出文學藝術和智慧的魅力。頸聯則表達了詩人對勞碌人生的思考,認爲在虛寂中才能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過於顯露鋒芒,體現了一種超脫的人生態度。尾聯「參破風幡天欲暝,滿樓煙雨數聲鍾」,在天色漸暗、煙雨迷濛的背景下,幾聲鐘聲傳來,增添了幾分空靈與靜謐之感,也暗示了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對人生的領悟。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禪意,將自然景色與人生哲理相結合,給人以深刻的啓示。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