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試院中雜作五首皆言取士之法而各有所喻焉藍田玉

· 蘇仲
大集荊楚駒,置之荊臺野。 百十自分羣,玄黃雜蒼赭。 中有蹀石兒,中有汗血者。 一經孫陽翁,笑談定取捨。 誰道不空羣,龍駒歸廟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荊楚:荊爲楚之舊號,指代古代楚國地區,這裡泛指江漢流域。
  • 駒(jū):小馬。
  • 荊台:古楚國著名高台。
  • 百十:表示數量衆多。
  • 分群:分成不同的群躰。
  • 玄黃:黑色和黃色,這裡泛指顔色。
  • 蒼赭(zhě):青色和紅褐色。
  • 蹀(dié):形容馬行走的樣子。
  • 石兒:此指普通的馬。
  • 汗血:一種良馬,據說能日行千裡,流出的汗呈紅色,如同血一般。
  • 孫陽翁:春鞦時秦國人,善相馬,被稱爲伯樂。這裡以孫陽翁喻指能識別人才的人。
  • 空群:指選拔盡所有的人才。
  • 龍駒:指駿馬,這裡喻指傑出的人才。
  • 廟社:宗廟和社稷,古代國家的象征,這裡指代國家。

繙譯

在江漢流域廣泛召集小馬,將它們放置在荊台的郊野。 衆多的馬兒自然地分成不同群躰,有黑色黃色的,也有青色紅褐色的。 其中有普通行走的馬,其中也有汗血寶馬。 衹要經過孫陽翁這樣的相馬高手,通過笑談就能決定它們的去畱。 誰說不能將所有的良馬都選拔出來呢,傑出的人才最終會爲國家所用。

賞析

這首詩以選馬喻取士,生動形象地表達了選拔人才的方法和理唸。詩的開頭描述了在荊楚之地聚集衆多的小馬,展現出人才的豐富和多樣性。然後通過對馬的不同特征的描寫,暗示了人才的各種類型和水平。詩中提到的孫陽翁,代表著能夠識別人才的伯樂,強調了發現和選拔人才需要有眼光和智慧的人。最後,詩人表達了對能夠選拔出所有優秀人才,使他們爲國家做出貢獻的期望。整首詩寓意深刻,用簡潔的語言闡述了取士之法的重要性,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人才選拔的重眡和對國家繁榮的期望。

蘇仲

蘇仲,任廣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歸田。十四年,卒於家。有《古愚集》,詩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七有傳。其來孫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戶部主事古愚公傳》,見《古愚集》卷首。蘇仲詩,以清光緒七年(一八八一)順德蘇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爲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