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衣烏:黑色的衣服,這裏指官員的朝服。(「衣」讀作「yī」)
- 星彩:星光。
- 五更: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爲五更,五更指凌晨三時至五時。
- 金門:代指宮門。
- 漏聲:古代用滴漏計時,漏聲即滴漏之聲,這裏指報時的聲音。
- 立馬:騎在站立不動的馬上。
- 據鞍:跨着馬鞍。
- 諫草:諫書的草稿。
- 豸(zhì)衣:古代監察、執法等官員所穿的衣服,因其上繡有獬豸圖案,故名。獬豸是傳說中的異獸,能辨曲直,用獬豸作爲執法官的象徵。
- 華清:清冷的露水。
翻譯
天色還未亮,身着黑色朝服的人在星光的映照下顯得尤爲醒目,這個人站在宮門外傾聽着報時的滴漏聲。他騎在馬上,手按馬鞍,心裏思索着諫書的草稿,身上的監察官服沾上了清冷的露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官員在清晨準備上朝前的情景,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心理的描寫,展現了官員的盡職盡責和對朝政的關心。詩中的「衣烏星彩五更明」,以視覺形象開篇,突出了時間之早和氣氛之肅穆。「人傍金門聽漏聲」,進一步強調了地點和環境,宮門的威嚴和時間的緊迫在這句中得以體現。「立馬據鞍思諫草」,則生動地刻畫了官員認真思考諫言的形象,表現出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最後一句「豸衣沾得露華清」,既點明瞭環境的清冷,又暗示了官員的辛勤付出。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簡練,將官員的形象和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