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村舍與聞唐二公小酌

· 嚴嵩
十里清河去未遙,暖煙秋色過楓橋。 柳條驚風故零亂,茆屋枕溪還寂寥。 誰家砧杵敲寒練,客子風塵換敝貂。 乘興且傾黃菊酒,還家須憶紫宸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砧杵(zhēn chǔ):擣衣石和棒槌,亦指擣衣。
  • 茆屋(máo wū):茅屋。
  • 宸(chén):屋宇,深邃的房屋;北極星所在,後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爲王位、帝王的代稱。
  • 紫宸:宮殿名,天子所居。

繙譯

清河距離此地不算遙遠,也就十裡路,溫煖的菸霧和鞦天的景色經過了楓橋。 柳條被疾風吹得零亂擺動,茅屋靠谿而建,依然顯得寂靜冷清。 不知是誰家的擣衣聲在敲打著寒衣,遠行的遊子在風塵中已把貂皮衣服換破舊了。 趁著興致姑且倒上黃菊酒來暢飲,廻家之後還得記得朝廷的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河村捨的鞦景,以及作者在那裡與聞唐二公小酌的情景。詩中通過“煖菸鞦色”“柳條驚風”“茆屋枕谿”等景象,營造出一種甯靜而又有些寂寥的氛圍。同時,“誰家砧杵敲寒練,客子風塵換敝貂”兩句,寫出了生活的艱辛和遊子的疲憊。最後,“乘興且傾黃菊酒,還家須憶紫宸朝”則表現了作者在享受儅下的同時,也不忘朝廷之事的心境。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複襍的情感。

嚴嵩

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號介溪。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移疾歸,結交名流,讀書鈐山十年,以詩文獲盛名。還朝,進侍講。世宗時累官爲禮部尚書,以佞悅當上意,撰青詞獨能稱旨。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學士,入直文淵閣。二十三年,代翟鑾爲首輔。累加至華蓋殿大學士、太子太師。嵩一意媚上,竊權罔利,與子世蕃父子濟惡,橫行公卿間。構殺夏言、曾銑、張經等,治劾己者楊繼盛等至死,引黨羽趙文華、鄢懋卿等居要地,專政二十年之久。后帝漸厭其橫。四十一年,徐階所親御史鄒應龍抗疏極論世蕃不法狀,嵩因而罷官。後又因御史林潤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職爲民,寄食墓舍而死。有《鈐山堂集》。 ► 11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