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筵進講畢還至國庠會寮屬諸生聽講
翠華仙殿說經回,冠帶橋門講又開。
豈有涓埃禆聖學,獨慚模範育英才。
雲龍嘉會逢明代,奎壁祥光應上臺。
聽誦唐虞風噩爾,載歌琴瑟思悠哉。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經筵:帝王爲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註音:jīng yán)
- 庠(xiáng):古代稱學校。
- 涓埃:細流與微塵,比喻微小。
- 禆(bì):增添,補助。
- 雲龍:比喻君臣遇合。
- 嘉會:美好的宴會。
- 奎壁:星宿名,借指文苑。
翻譯
我在華麗的宮殿講經結束後返回,在橋門處又開始了學校中的講學。我哪裏有微小的能力對聖學有所幫助呢,只是慚愧自己承擔着培育英才的榜樣責任。在這美好的明朝,君臣遇合,文苑也閃耀着祥光。聽着大家誦讀唐虞時期的美好風尚,心中思緒悠悠,不禁唱起琴瑟和鳴之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嚴嵩講經之後又到學校講學的情景。詩中表達了他對自己的職責的認識,既覺得自己對聖學的幫助微小,又意識到自己肩負着培育英才的重任。同時,詩中提到了君臣遇合和文苑的祥光,表現出對當時時代的一種積極看法。最後,通過聽誦唐虞風噩和載歌琴瑟,展現出一種和諧美好的氛圍。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較爲深遠,反映了嚴嵩在這一時刻的複雜心情和對文化教育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