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墀(chí):臺階上的空地,亦指臺階。
- 蜺(ní):副虹,又稱雌虹、雌蜺。
- 安石:謝安,字安石,這裏可能借指如同謝安一般的高士。
- 霸陵:漢代文帝陵寢,有時也借指送別之處或隱居之所。
翻譯
白鶴在高高的臺階空地處鳴叫,紅色的晚霞映照着副虹。 山中彷彿藏着如同謝安一般的高士生活的時光,人處在如霸陵般的情境之中。 月光灑滿了篁溪的竹林,古老佛池旁花兒盛開。 此地原本就被稱作無量壽之地,對此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賞析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清幽、神祕的意境。詩中通過描繪白鶴、紅霞、山林、明月、篁溪竹、古佛池等自然景象,以及借用謝安和霸陵的典故,表達了對這一地方的讚美和對某種理想境界的嚮往。詩的語言優美,意象豐富,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原稱無量壽,於此更何疑」一句,強調了此地的獨特之處,也使整首詩在結尾處得到了昇華。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 《 午夜舟中暴雨 》 —— [ 明 ] 釋今無
- 《 詶金其相二首 》 —— [ 明 ] 釋今無
- 《 之連陽乞食至煥之元戎鎮中先成二律 》 —— [ 明 ] 釋今無
- 《 送徐武原歸白門先定靈谷之約兼寄令兄周來道兄索寄宣紙入嶺 》 —— [ 明 ] 釋今無
- 《 甲寅中秋予以乞經留滯長干與諸公偕宿餐雲鍊師道院卻贈 》 —— [ 明 ] 釋今無
- 《 和吳採臣糧憲九日書懷 》 —— [ 明 ] 釋今無
- 《 予欲復梅花莊已縳茅三間種梅數千本 》 —— [ 明 ] 釋今無
- 《 送陳季長與其郎君歸閩 》 —— [ 明 ] 釋今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