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風木: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奉養。
- 婆娑(suō):盤旋舞動的樣子,這裏形容樹木搖搖晃晃的樣子。
- 孝子:孝順的兒子。
- 感愴:感慨悲傷。
- 蝴蝶夢:這裏指虛幻的夢境。
- 英爽:英武豪爽,這裏指逝者的精神。
- 烏哺:烏鴉反哺,比喻子女報答親恩。
- 牛眠:指卜葬的吉地。
- 石獸:指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石刻的獸像。
- 夜臺:指墳墓,因爲墳墓封閉後不見光明,所以稱爲夜臺。
翻譯
天地間那象徵着父母亡故的樹木悽慘地搖晃着,孝子心中的感慨悲傷又能如何呢。在虛幻的夢境中,親人的英武豪爽已消逝殆盡,杜鵑花開得爛漫,上面卻好像染滿了血跡。違背了烏鳥反哺的孝道,霜打的鳥巢顯得格外寒冷,愁苦至極處,那卜葬的吉地上石獸高聳。距離那墳墓近在咫尺,卻無路可到,只能焚燒黃紙來傳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風木」爲象徵,表達了孝子對亡故父母的深切思念和無盡的悲痛。詩中通過「蝴蝶夢」「杜鵑花」「烏哺」「牛眠」等意象,進一步烘托出悲傷的氛圍。「風木慘婆娑」描繪了一種淒涼的景象,奠定了整首詩的基調。「孝子其如感愴何」直接表達了孝子內心的痛苦和無奈。「恩違烏哺霜巢冷,愁絕牛眠石獸峨」則從孝道的角度,強調了孝子對未能盡孝的愧疚和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最後,「咫尺夜臺無路到,只焚黃紙送恩波」表現出孝子雖然無法到達墳墓,但仍通過焚燒黃紙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恩,體現了對親情的執着和眷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悲涼,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對父母深深的愛和對親情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