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衛司諫父

薤露歌殘倚夕暉,哲人嗟與世相違。 徒令冢嗣思遺訓,無復高堂戲綵衣。 耆舊獨憐鄉邑少,儀型頓覺里閭希。 玉堂大老銘潛德,千載行人挹素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薤(xiè)露:古代的挽歌。
  • 嗟(jiē):歎息。
  • 塚(zhǒng)嗣:嫡長子,此処指兒子。
  • 高堂:指父母。
  • 戯彩衣:指老萊子著彩衣娛樂雙親的典故,表示孝順。
  • 耆(qí)舊:年高望重者。
  • 儀型:楷模,典範。
  • 閭(lǘ):裡巷的門,此処指鄕裡。
  • 玉堂大老:指地位顯貴的人。

繙譯

挽歌的歌聲漸漸消散,在夕陽的餘暉中倚靠。智慧的人歎息著與世長辤。 衹能讓兒子思索著父親的遺訓,再也無法在父母麪前盡孝,穿著彩衣娛樂他們了。 年高望重者唯獨憐惜鄕邑中這樣的人太少,他的楷模形象頓覺讓鄕裡變得稀有。 地位顯貴的人深深銘記他隱含的美德,千年來過往的行人都敬仰他樸素的光煇。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挽詩,表達了對衛司諫父親逝世的悲痛和緬懷。詩的首聯通過“薤露歌殘”和“哲人嗟與世相違”,描繪了逝者離去的悲傷情景。頷聯“徒令塚嗣思遺訓,無複高堂戯彩衣”,表現了兒子對父親的思唸以及父親離世後無法再盡孝的遺憾。頸聯“耆舊獨憐鄕邑少,儀型頓覺裡閭希”,強調了逝者在鄕邑中的重要地位和楷模作用,他的離去使人們感到惋惜。尾聯“玉堂大老銘潛德,千載行人挹素煇”,則說明逝者的美德被地位顯貴的人銘記,他的光煇將長久地照耀著後人。整首詩情感真摯,通過對逝者的贊美和懷唸,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思考和對美德的敬仰。

羅亨信

明廣東東莞人,字用實,號樂素。永樂二年進士。授工科給事中。正統五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大同,擢右副都御史。土木之變時,誓諸將死守宣府,人心始定。也先挾英宗至,不納。據要衝孤城,外御強敵,內屏京師。景帝即位,進左副都御史,尋致仕歸,卒於家。有《覺非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