紈扇行

· 蘇福
妾有一匹絹,照眼光淩亂。範以湘江筠,裁爲合歡扇。 娟娟花月美,皎皎梅雪燦。向來啓炎溽,執手同繾綣。 朝攜麥隴去,爲妾障容面。暮伴紗廚宿,爲妾散香汗。 恩情非輕薄,信誓成旦旦。華容未衰朽,世路易冰炭。 終身隔幽閒,誰復轉清盼。君不見金屋貯阿嬌,長門鎖春怨。 玉樓宴環奴,驛庭碎花鈿。人耶物耶古如斯,彳亍風前發三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紈扇(wán shàn):用細絹製成的團扇。
  • 淩亂:同「凌亂」,指光線閃爍不定。
  • (yún):竹子的青皮。
  • 繾綣(qiǎn quǎn):情意深厚,纏綿,形容感情深厚。
  • 炎溽(yán rù):炎熱潮溼。
  • 旦旦:指誠懇的樣子。
  • 華容:容貌。
  • 易冰炭:像冰和炭一樣容易變化,指變化無常。
  • 彳亍(chì chù):慢步行走,形容小步慢走或時走時停。

翻譯

我有一匹細絹,光澤閃耀令人眼花繚亂。用湘江邊的竹子青皮作骨架,把它裁製成一把合歡扇。

這扇子如同花月般美麗娟秀,又似梅雪般皎潔燦爛。過去在炎熱潮溼之時,(主人)與我執手,情意纏綿。

早晨帶着它到麥隴去,它爲我遮擋面容。夜晚與它在紗帳中相伴,它爲我散去香汗。

(主人)對我的恩情並非輕薄,信誓旦旦,誠懇無比。然而我的容貌尚未衰老,世間的人情卻已如冰炭般變化無常。

從此我被終身隔絕在幽靜清閒之處,誰還會再對我青睞有加呢。您沒看到嗎,陳阿嬌被金屋藏嬌,長門宮卻鎖住了她的春怨。

在玉樓設宴的楊玉環,最終在馬嵬驛香消玉殞,首飾散落一地。人也好,物也罷,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我在風中緩緩前行,發出三聲嘆息。

賞析

這首詩以紈扇爲喻,表達了女子命運的無常和悲哀。詩的前半部分描述了紈扇的美麗和它與主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以及它爲主人帶來的作用。然而,後半部分筆鋒一轉,指出人情易變,女子的命運也隨之改變,就像被遺棄的紈扇一樣,最終被冷落。作者通過引用陳阿嬌和楊玉環的故事,進一步強調了這種命運的普遍性。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紈扇的描寫和對歷史故事的引用,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女性的不幸命運,令人感慨萬千。

蘇福

蘇福,潮陽(今廣東惠來縣)人。少孤,生有夙慧,八歲能屬文,人呼爲神童。洪武間舉童子科,赴京,以年少,令有司護還。卒年十四。所著《秋風辭》、《紈扇行》,時皆稱之。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傳。 ► 34篇诗文

蘇福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