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歌

· 蘇升
四月大風忽怒號,萬山撼水如秋高。中天飛雨如飛濤,須臾大地遍澤膏。 耕者蒔者渾不勞,羣兒拍手笑桔槔。買牛者子惟賣刀,起而視之滿徵袍。 舉酒浩歌樂陶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怒號(nù háo):大聲吼叫,多形容風很大。
  • (hàn):搖動。
  • 秋高:深秋,形容天氣寒冷,風大。
  • 飛濤:形容雨勢如波濤般洶涌。
  • 須臾(xū yú):片刻,一會兒。
  • 澤膏:滋潤的雨水。
  • (shì):移栽植物,這裏指種植。
  • 桔槔(jié gāo):一種原始的汲水工具。

翻譯

四月的大風忽然大聲吼叫起來,無數山巒搖動,水流涌動,如同深秋時節一般寒冷多風。天空中落下的雨水如同洶涌的波濤,不一會兒大地就被滋潤的雨水所覆蓋。耕地和種植的人都不用費力勞作了,一羣孩子拍着手嘲笑桔槔派不上用場了。買牛的人之子只能賣掉刀,起身一看,自己的滿徵袍都溼透了。(他)舉起酒杯放聲高歌,快樂又逍遙。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四月大風帶來的雨景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詩的前兩句通過「大風怒號」「萬山撼水」的描寫,展現出風勢的猛烈和強大的力量,營造出一種壯闊的氛圍。「中天飛雨如飛濤,須臾大地遍澤膏」形象地寫出了雨勢的洶涌和雨落大地後的滋潤效果。接下來,詩中描寫了耕者蒔者因雨而輕鬆,孩子們嘲笑桔槔無用,展現出一幅生動的生活場景。最後兩句中,買牛者子的形象出現,他的徵袍溼透,卻舉酒浩歌,表現出一種豁達樂觀的態度。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開闊,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們生活的描繪,傳達出一種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蘇升

蘇升,字孺子,號紫輿。順德人。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進士,官新建知縣。有《讀易堂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四五有傳,事又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九、卷七五。 ► 1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