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仇總兵鎮守甘肅

· 嚴嵩
出鎮河西當妙選,眼中韜略似君稀。 總戎正佩新金印,平虜猶傳舊鐵衣。 鐃鼓暗驚關月落,旌旗遙拂隴雲飛。 欲知皇化今無外,苜蓿春濃戰馬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韜略:指軍事上的謀略。讀音:[tāo lüè]
  • 總戎:統帥,主將。
  • 平虜:平定敵虜。
  • 鐃(náo)鼓:古代軍中常用的樂器,在行軍時敲打以壯大聲勢。
  • :古地名,在今中國甘肅省。讀音:[lǒng]
  • 皇化:皇帝的德政和教化。
  • 苜蓿(mù xu):一種植物,是馬的優良飼料。

翻譯

前往河西鎮守是精妙的選擇,在衆人眼中,像您這樣富有韜略的人十分稀少。 您作爲主將正佩戴着新的金印,您曾經穿着鐵衣平定敵虜的事蹟依舊流傳。 鐃鼓之聲暗暗驚動,使得關塞的月亮似乎也落下了,旌旗遠遠地揮動,彷彿隴地的雲彩都在飄動。 想要知道如今皇帝的德政和教化沒有邊界,看看那春濃時茂盛的苜蓿,戰馬也長得肥壯。

賞析

這首詩是嚴嵩寫給仇總兵的贈詩,對其鎮守甘肅的才能和功績進行了讚揚。詩的首聯誇讚仇總兵被選爲鎮守河西的合適人選,突出其韜略出衆。頷聯敘述他作爲統帥的威嚴和以往的戰功。頸聯通過描寫鐃鼓和旌旗,展現出軍隊的雄壯氣勢和威嚴。尾聯則以苜蓿茂盛、戰馬肥壯的景象,暗示在皇帝的德政教化下,邊疆地區的繁榮和安寧。整首詩氣勢恢宏,用詞精巧,生動地描繪了邊疆將領的威武和邊疆地區的祥和,表達了對仇總兵的讚譽和對國家安定的期望。

嚴嵩

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號介溪。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移疾歸,結交名流,讀書鈐山十年,以詩文獲盛名。還朝,進侍講。世宗時累官爲禮部尚書,以佞悅當上意,撰青詞獨能稱旨。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學士,入直文淵閣。二十三年,代翟鑾爲首輔。累加至華蓋殿大學士、太子太師。嵩一意媚上,竊權罔利,與子世蕃父子濟惡,橫行公卿間。構殺夏言、曾銑、張經等,治劾己者楊繼盛等至死,引黨羽趙文華、鄢懋卿等居要地,專政二十年之久。后帝漸厭其橫。四十一年,徐階所親御史鄒應龍抗疏極論世蕃不法狀,嵩因而罷官。後又因御史林潤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職爲民,寄食墓舍而死。有《鈐山堂集》。 ► 11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