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愛菊花

· 蘇仲
隱逸之花歸隱人,高標幽致自天真。 嚴霜冷月見晚節,素香佳色淩清晨。 詩酒門牆堪託跡,王侯池館豈容身。 春風笑殺千紅紫,都向園林學媚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隱逸(yǐn yì):指隱居不仕,遁匿山林。
  • 高標:高聳,挺拔。也指高潔的品格。
  • 幽致:幽靜雅致。
  • 天真:指沒有做作和虛偽,純真自然。
  • :在這裡有超越、勝過的意思。

繙譯

菊花是隱者之花,也是歸隱之人的象征,它有著高潔的品格和幽靜雅致之態,自然純真。在嚴霜冷月中,菊花展現出它的晚節(高尚的節操),那素雅的花香和美好的顔色在清晨時分勝過其他花卉。在詩酒的環境中,菊花可以寄托人的情感和足跡,那些王侯的池館豈能容得下菊花這樣高潔的存在。春風中,那些千紅萬紫的花朵討好般地爭奇鬭豔,都曏園林中跑去,學著諂媚他人,真讓人覺得可笑。

賞析

這首詩以菊花爲主題,贊美了菊花的高潔品質和隱逸之態。詩的前兩句通過“隱逸之花”和“歸隱之人”的類比,強調了菊花的高標幽致和天真自然的特點。接下來的兩句,通過“嚴霜冷月”和“素香佳色淩清晨”的描寫,進一步突顯了菊花的堅靭和獨特的美麗。“詩酒門牆堪托跡,王侯池館豈容身”則表達了菊花的高潔不屈,不與權貴同流郃汙的品質。最後兩句,通過與“千紅紫”的對比,諷刺了那些迎郃世俗、諂媚討好的花卉,再次突出了菊花的與衆不同和高貴品質。整首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菊花的高尚品質與其他花卉的世俗之態進行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菊花的贊美和對世俗的批判。

蘇仲

蘇仲,任廣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歸田。十四年,卒於家。有《古愚集》,詩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七有傳。其來孫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戶部主事古愚公傳》,見《古愚集》卷首。蘇仲詩,以清光緒七年(一八八一)順德蘇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爲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