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春二月與蜜在慧均四藏自顯超漢鐵關洞開瓶出法敵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掛雲諸子從燕臺南歸取道泰安登岱嶽所經
地拔雲中磴,螺旋屋裏灣。
登臨情未易,歸客路方難。
殘雪猶吞嶽,寒風只在山。
低頭見樑父,應接未能閒。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磴(dèng):石頭臺階。
- 螺旋:像螺螄殼紋理的曲線形。
- 情未易:形容心情不輕鬆,不是輕易能描述的。
- 梁父:山名,泰山下的一座小山。
翻譯
大地拔起如在雲端的石階,山勢像螺螄殼紋理般蜿蜒,屋舍位於山灣之中。登上此處,心情難以言表,歸家的旅人路途充滿艱難。殘餘的積雪似乎要吞沒山嶽,寒冷的風只在山間肆虐。低下頭能看見梁父山,眼前的美景讓人應接不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岱嶽時所見的景象及所感。詩中通過「地拔雲中磴,螺旋屋裏灣」形象地描繪了山勢的高峻和地形的複雜。「登臨情未易,歸客路方難」則表達了登山時心情的不輕鬆以及歸程的艱難,流露出一種淡淡的憂愁。「殘雪猶吞嶽,寒風只在山」進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寒冷和雪景,給人以清冷的感覺。最後「低頭見梁父,應接未能閒」描述了眼前美景之多,讓人目不暇接。整首詩意境蒼涼,語言簡練,將岱嶽的雄偉與旅途的艱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感受和對人生的深沉思考。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仲春勸耕有獻兩岐麥者和丁端叔茶使韻 》 —— [ 宋 ] 袁說友
- 《 丁丑二月徵漳寇進兵長汀道中有感 》 —— [ 明 ] 王守仁
- 《 閒居 》 —— [ 明 ] 樑以壯
- 《 山行 》 —— [ 宋 ] 方岳
- 《 歲在紹熙甲寅浙東西大旱旁連江淮至秋暴雨水發天目漂民廬浸禾稼而蘇常大歉小人趨利爭運衢婺谷粟順流而下日夜 》 —— [ 宋 ] 姜特立
- 《 洞仙歌 · 夏夜,用坡公韻 》 —— [ 清 ] 樊增祥
- 《 仲春懷華陽王函三國附寄 》 —— [ 明 ] 黃公輔
- 《 中春登樓二首 》 —— [ 五代十國 ] 劉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