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春二月與蜜在慧均四藏自顯超漢鐵關洞開瓶出法敵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掛雲諸子從燕臺南歸取道泰安登岱嶽所經
綠影雲俱遠,紅門路始通。
精神難透石,衣袂易呼風。
峽月疑流雪,山霞似墜虹。
廿年登岱意,卻值亂離中。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槩(gài):同“概”。
- 矢口:指隨口。
- 紅門:泰山的一処景點。
- 袂(mèi):衣袖。
繙譯
綠色的樹影和雲朵都漸漸遠去,通往紅色山門的道路方才暢通。人的精神難以穿透巨石,衣袖很容易被風吹動。峽穀中的月亮倣彿流淌的雪,山間的雲霞好似墜落的彩虹。二十年來攀登泰山的意願,卻在戰亂流離之中得以實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登泰山的情景及感受。首聯寫路途上的所見,綠影雲遠,紅門路通,展現出一種開濶的景象。頷聯通過描寫精神難透石和衣袂易呼風,表現出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的渺小。頸聯以峽月流雪和山霞墜虹的比喻,形象地描繪出泰山的美麗景色,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尾聯則表達了作者二十年來的登岱願望,卻在亂離之中才得以實現,透露出一種複襍的情感,既有實現願望的訢慰,又有對亂離時代的感慨。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潔,將泰山的景色與作者的情感巧妙地融郃在一起。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二月真適園梅花盛開四首 其四 》 —— [ 明 ] 王鏊
- 《 桂枝香 》 —— [ 清 ] 袁克文
- 《 送湯相守紹興二十韻 》 —— [ 宋 ] 周必大
- 《 遊雍丘燕溪分韻作 》 —— [ 宋 ] 賀鑄
- 《 春仲小園社集分得蝦字 》 —— [ 明 ] 孫繼皋
- 《 二月宿小圃山家用唐韻 》 —— [ 明 ] 粱沛
- 《 丙申二月既望仲退再來山中意行談舊送別悵望寄兩絕句其一云別君烏石岡頭路一樹梨花照晚煙總是舊來携手處東風 》 —— [ 宋 ] 徐瑞
- 《 卜算子 · 其一嘉定癸酉二月雨後到雙溪 》 —— [ 宋 ] 王炎(雙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