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神樂觀餞方使君

· 嚴嵩
登臨南郭久相期,忽漫看山是別時。 童子正宜春服詠,使君莫爲一尊辭。 林中坐石焚香靜,花裏穿雲出洞遲。 欲贈美人無縞紵,石壇折取古松枝。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神樂觀:明洪武十二年(1379)建於南京,爲道教專門祭祀場所。
  • (jiàn):設酒食送行。
  • 方使君:對方的尊稱,「使君」爲漢代對太守的稱呼,後用作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 南郭:指南城,此處或泛指城外。
  • 忽漫:不經意,突然。
  • 童子:未成年的人。此處或指隨侍的年輕人。
  • :適宜。
  • 春服詠:典出《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後即用「春服詠」表示春日郊遊。
  • :酒器。
  • 林中坐石焚香靜:在林中坐在石頭上焚香,環境安靜。
  • 花裏穿雲出洞遲:在花叢中穿行,如在雲中,出山洞時遲緩。
  • 縞紵(gǎo zhù):《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獻紵衣焉。」後因以「縞紵」爲友朋交誼之典。此處指白色的絹和麻布,代指禮物。

翻譯

早就期待着登上南城相聚,沒想到轉眼間看山之時卻到了分別之際。 年輕人正適宜在春日裏郊遊吟詠,使君您不要因爲一杯酒而推辭告別。 在樹林中坐在石頭上焚香,氛圍安靜;在花叢裏穿行如在雲中,出山洞時有些遲緩。 想贈給您禮物卻沒有白色的絹和麻布,只好在石壇上折取一根古鬆的樹枝。

賞析

這首詩是嚴嵩在暮春時節於神樂觀爲方使君送行時所作。詩的首聯表達了作者對相聚時光的珍惜以及對分別的突然到來的感慨。頷聯借用《論語》中的典故,描繪了春日的美好景象,同時也勸使君不要因離別而過於傷感,應盡情享受這春光。頸聯通過對林中焚香和花裏穿雲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美妙的氛圍,也從側面表現出作者對此次相聚的留戀。尾聯則以折取古松枝作爲禮物,既表達了作者對方使君的情誼,又有一種古樸自然的韻味。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離別之情的複雜感受。

嚴嵩

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號介溪。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移疾歸,結交名流,讀書鈐山十年,以詩文獲盛名。還朝,進侍講。世宗時累官爲禮部尚書,以佞悅當上意,撰青詞獨能稱旨。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學士,入直文淵閣。二十三年,代翟鑾爲首輔。累加至華蓋殿大學士、太子太師。嵩一意媚上,竊權罔利,與子世蕃父子濟惡,橫行公卿間。構殺夏言、曾銑、張經等,治劾己者楊繼盛等至死,引黨羽趙文華、鄢懋卿等居要地,專政二十年之久。后帝漸厭其橫。四十一年,徐階所親御史鄒應龍抗疏極論世蕃不法狀,嵩因而罷官。後又因御史林潤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職爲民,寄食墓舍而死。有《鈐山堂集》。 ► 11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