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德安過東林寺讀始祖唐御史公詩韻六首

東林聞自昔,夢想已多時。 頗喜茲行便,聊償夙所期。 苔荒翻貝處,劫化偃松枝。 贏得芙蕖在,年年發舊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林:指東林寺,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是中國彿教淨土宗的發源地之一。
  • 繙貝:指繙閲彿經,貝葉是古代用來書寫彿經的材料。
  • 劫化:彿教用語,指長時間的變化或災難。
  • 偃松:倒伏的松樹。
  • 芙蕖:荷花。

繙譯

東林寺的名聲自古以來就有所耳聞,我夢想已久。 很高興這次旅行能夠方便地實現我長久以來的期待。 寺廟的苔蘚荒蕪,繙閲彿經的地方已顯陳舊,經歷了無數變遷,松樹也已倒伏。 但令人訢慰的是,荷花依舊在,每年都在舊池中綻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黃仲昭訪問東林寺的情景,表達了他對這座歷史悠久寺廟的曏往和實現願望的喜悅。詩中通過對寺廟荒涼景象的描寫,反映了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變遷,但荷花依舊盛開,象征著生命的頑強和希望的不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歷史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