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春感懷

到官兩度閱年華,無補明時祗自嗟。 士習未全趨正學,詞章猶覺尚浮誇。 作興深負人期望,寢食難忘帝寵嘉。 春雨連旬農事動,夢魂無夜不還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子: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體對應哪一年需要根據歷史背景來確定。
  • 明時:指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時代。
  • :只,僅僅。
  • 士習:士人的風氣、習慣。
  • 正學:指儒家經典和正統的學問。
  • 詞章:指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文章。
  • 浮誇:過分誇張,不切實際。
  • 作興:興起,發展。
  • 寢食難忘:形容非常難忘,連睡覺和吃飯時都忘不了。
  • 帝寵嘉:皇帝的寵愛和嘉獎。
  • 農事動:農事活動開始。

翻譯

到任已經兩年,回顧這兩年的時光,我感到自己並沒有爲這個清明的時代做出什麼貢獻,只能自嘆不如。士人的風氣還沒有完全轉向正統的學問,文學作品仍然顯得過於浮誇。我深感辜負了人們的期望,皇帝的寵愛和嘉獎讓我難以忘懷。春天的連綿細雨預示着農事活動的開始,我夜夜都在夢中回到家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在官場中未能有所作爲的自責,以及對士人風氣和文學創作現狀的憂慮。詩中「士習未全趨正學,詞章猶覺尚浮誇」反映了作者對於學問和文學的嚴謹態度,以及對於時代風氣的深刻洞察。後兩句則通過春雨和農事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展現了其內心的柔情與鄉愁。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既體現了作者的責任感和自省精神,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