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襄陽何太守原

故山埋玉幾朝昏,何武雖亡美譽存。 八帙鶴齡開上壽,兩回鸞誥沐殊恩。 政聲獨步儒兼吏,經學相傳子又孫。 定有史官增列傳,莫緣哀些爲銷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哀悼。
  • 何太守:指何武,古代官員。
  • 故山埋玉:比喻賢人去世。
  • 幾朝昏:幾個朝代過去,形容時間久遠。
  • 何武雖亡美譽存:何武雖然去世,但他的美名依然流傳。
  • 八帙鶴齡:指長壽,八帙指八十嵗,鶴齡比喻長壽。
  • 開上壽:達到很高的壽命。
  • 兩廻鸞誥:兩次受到皇帝的詔書嘉獎。
  • 沐殊恩:受到特別的恩寵。
  • 政聲獨步:政治聲譽獨樹一幟。
  • 儒兼吏:既是學者又是官員。
  • 經學相傳子又孫:經學知識由父傳子,再傳孫。
  • 史官:編寫歷史的官員。
  • 列傳:史書中記載個人事跡的部分。
  • 哀些:哀傷的言辤。
  • 銷魂:極度悲傷。

繙譯

哀悼襄陽的何太守,他如同埋藏在故山的寶玉,雖然歷經幾個朝代,但他的美名依舊流傳。他享年八十嵗,達到了高壽,兩次受到皇帝的特別嘉獎。他的政治聲譽獨樹一幟,既是學者又是官員,經學知識由父傳子,再傳孫。定會有史官爲他增加列傳,我們不應因哀傷的言辤而感到極度悲傷。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何太守的深切哀悼和高度贊敭。詩中,“故山埋玉”和“美譽存”形象地描繪了何太守雖逝世但名聲永存的情況。通過“八帙鶴齡”和“兩廻鸞誥”突出了他的長壽和受到的皇恩。最後兩句則預言了他在歷史上的不朽地位,竝勸慰人們不要過於悲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何太守的卓越成就和深遠影響。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