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春齋居聞諸君子用東坡韻有作甚盛今冬祈雪僕方至自江南預宿此房附驥一首錄呈寅長鼎儀
齋居無塵足清暇,明月滿城如雪夜。
情知露禱聖心勞,對榻不眠聽漏下。
火冷初驚沉末滅,杯香已覺松濤瀉。
諸公玉山相照人,著我蒹葭豈流亞。
年華忍與雙轂爭,時政誰當一籌借。
愁聞飢鼠去復來,屢見燈花結還謝。
蕭蕭樹影欲過牆,隱隱棋聲疑隔舍。
詩盟且喜隨孟韓,世態何須問荼蔗。
莫虞久坐吏人苦,曾發高歌山鬼怕。
前身疑是刁斗公,不直一錢從怒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齋居:指在齋戒時居住的地方。
- 露禱:在露天進行祈禱。
- 沉末:指沉香末,一種香料。
- 蒹葭:指蘆葦,比喻自己微不足道。
- 雙轂:指車輪,比喻時間的流逝。
- 荼蔗:苦與甜,比喻世態炎涼。
- 刁斗:古代軍中用具,白天用來燒飯,夜間用來敲擊巡更。
翻譯
齋居之地清淨無塵,足以享受清閒,明月照耀下的城市如同雪夜一般明亮。明知在露天祈禱使聖心勞累,但我們對坐不眠,聽着漏聲滴答。火冷初時驚覺沉香末未滅,杯中香氣已感受到松濤般的涌動。諸位如玉山般照人,而我如蒹葭般微不足道,豈能與他們相比。歲月匆匆,時光如雙輪疾馳,時政之事誰又能借得一籌?憂聞飢鼠去而復來,屢見燈花結了又謝。蕭蕭樹影似乎要越過牆來,隱隱棋聲疑似隔牆傳來。詩盟中喜與孟韓相伴,世態炎涼何須過問。不必擔心久坐使吏人苦,曾發高歌連山鬼也怕。前身疑是刁斗公,不值一錢任人怒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齋居中的清靜與思考,通過對齋居環境的細膩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時政的憂慮和對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明月、沉香、松濤等,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同時,通過對飢鼠、燈花等日常細節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對世態炎涼的深刻認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時代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